第1部分 (第1/4页)

第1章、盼娃出世到人间

很久很久以前,浩瀚的东海边上,有一座蜿蜒起伏的青山,名曰青龙山;青龙山的山腰,有一个水潭,因山名而定名为青龙潭。青龙潭周边,绿树环绕,山花伴影;水深见底,微波起伏;鱼虾畅游,翠鸟陪伴;溪流潺潺,蜿蜒不断;随山势下延,形成无数小水潭,水流直通大海。青龙山山下,地域平坦,土地肥沃,加之青龙潭水势穿插,使得方圆百里四季长青,日日如春;由此,人们看重了这方水土,纷纷聚集,安家落户;时日不长,便形成了几个村庄,庄名则以姓氏而定,分别为赵庄、姚庄、王庄、张庄、戚庄五个;因村庄相连,共同命名为青龙寨。寨内最大的村庄是戚庄,也是临近青龙潭最近的村庄。

春风和煦,阳光普照。这日,从戚庄走出一名年轻少妇,只见她衣裳缟素,梳妆淡雅;面色蜡黄,眉目憔悴;盘云发髻上系一白绳;上身穿一对襟绿花褂,下身着一白布裙,这身装束,一看便知守孝之妇。她叫梅姑,年方三十八岁。一个月前,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孤苦伶仃的她,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重孝之日到青龙寨寨主戚国文家做奴仆。今天,她挎着一大提篮衣裳,沿着崎岖的山路到青龙潭浆洗。

梅姑来到青龙潭,放下提篮,将衣裳一件件地放到水里浸泡,然后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她对这个水潭再也熟悉不过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熟记于心。她不知道自己在这儿浆洗过多少衣裳,洗过多少青菜;特别是眼前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外边的“搓衣板”石头,已经让她揉搓的光滑平整了。她抬手理了理前额的乱发,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叹了口气,思绪又回到了丈夫临终时的情景。丈夫躺在床上,气若游丝地拉着她的手道:“梅姑,与你在一起……活了大……半辈子,无所憾……事,只是没……留下一儿……半女,算是断……了香火,要是有……个儿子多好,我死……也瞑目了……”。

“要是有个儿子多好。”梅姑喃喃自语:“要是有个儿子多好,我何尝不想有个儿子呢?要是真有个儿子,如今也不感到孤单寂寞。”

“扑棱”一声,将梅姑的思绪拉回现实之中,她循声望去,只见一只水鸟落在不远处的水潭边,伸出尖尖的长嘴,向杂草深处的一团团麻黑的东西不停地啄。她心说:“不好。”便急忙抓起一块石头,向小鸟打去,嘴里骂道:“贪嘴的小鸟,对刚出世的蛤蟆卵也不放过,打死你。”长嘴鸟受了惊吓,展翅飞走了。她走将过去,伸手将蛤蟆卵向水里推了推,然后,从潭边撸了一些青草盖上,自言自语地道:“蛤蟆卵,我给你盖上一层被子,暖和和地睡吧,别让小鸟看见,快点出世,长成一个大蛤蟆。”说完,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起身去洗衣服。

第二天,梅姑又到青龙潭洗衣裳。她惦记着蛤蟆卵,便走将过去,拨开青草,细细地观察,发现一些蛤蟆卵分解出一些小蝌蚪,顿时脸上绽出了桃花,便自言自语地道:“小蝌蚪,千万别在水边玩,让贪嘴的鸟儿见了就不好了;小蝌蚪,快快长,长大后,娶新娘,娶个新娘拜花堂。”说着,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这是近些时候不曾有过的笑声。过后,理了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甩甩手上的水,叹了口气道:“要是有个孩子多好,哪怕是个蛤蟆。”

转眼十天过去了,梅姑每次洗衣裳,都要看望一下小蝌蚪的长势,嘴里总是念叨:“要是有个儿子多好,哪怕是个蛤蟆。”

这天,梅姑又到青龙潭洗衣裳,发现水潭边一个脸盆大的水涡涡里的水几乎干枯,里边聚集着近百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小蝌蚪,如不及时将它们转移到水潭里,很快会因干枯而死去,她立即转身找东西,当她从不远处找来一个小水瓢时,发现一条二尺多长的青蛇已将小蝌蚪圈起来,昂着头,张着嘴,在不停地吞噬小蝌蚪。平时,她是最怕蛇的,只要看一眼,也会浑身打颤;如今,如不赶紧将蛇赶走,这些小生命便很快葬身蛇腹,她顾不得许多,急忙从跟前的柳树上扯下一根柳条,壮着胆子,恨恨地向青蛇抽去。青蛇挨了一柳条,立即扭动身体逃跑了。梅姑拾起水瓢,小心翼翼地将小蝌蚪舀起来,转移到水潭里。

一月有余,梅姑每日都到青龙潭洗衣裳,每天都照看小蝌蚪,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怕其他动物侵犯它们,生怕它们有半点不测;每次照顾它们,嘴里也总是念叨:“小蝌蚪,快快长,长大后,娶新娘,娶个新娘拜花堂。”最后,也时常叹着气道:“有个儿子多好,哪怕是个蛤蟆。”这样,时间长了,变成了习惯。这些小蝌蚪也十分争气,随着时间的增长,它们从一根尾巴,逐步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