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好欠揍。”苗可接到。

“没错,我也这么觉得,看着那种欠揍的态度特别喜感。”

喜感……当年西洋来的商人们怕是被气得想吐血吧?漂洋过海地来本是想大赚,却任何东西只要运一次到了大靖,下次再运同样的来就卖不出去了,因为大靖已经制造出了更精美且更便宜的同类商品——如果没有同类商品出现更糟,因为那只能说明大靖人对这类商品没兴趣,于是更加卖不出去——可是偏偏大靖的物品在其他国家又是极为畅销的奢侈品,外国商人们绝对不会放弃来大靖,于是某些国家便陷入了尴尬,他们无法从大靖赚钱,自己的钱却源源不断且越来越汹涌地流入大靖。

——更糟的是,即使他们放弃大靖这条线,大靖自己的海上贸易却早已经足够成熟,承袭自郑和时代的航海技术曾经一度貌似会湮没于历史之中,却在世界范围的航海风潮来临之初,被靖人重新拾起,发扬光大。

那个风起云涌野心勃勃的变革时代,就这样在大靖藐视外界的情况下来临了,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蔑视着,但大靖也清楚地看到了那种变化,没有被变化抛下,而是顺应了这种变化,以靖朝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以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态度,按照自己的步调,却始终立于潮流的尖端。

看着外界的纷纷扰扰,看着那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得头破血流,大靖的人们轻蔑地笑着,又警觉地准备着。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那些洋人眼中,我大靖怕就是这不均的典型吧?会疯狂的。”

“一只疯狗不足为虑,但一群呢?”

“我们尽可以嘲笑他们的愚昧落后,但别忘了,宋最终灭亡于只知抢杀的暴徒之手,我大靖在立国之初也屡屡因北方的饿狼而损失惨重。我们嘲笑着洋人,但如果我们在可以预见的冲突甚至战争中败了,可笑的便只会是我大靖。”

……

大靖没有因为轻视而成为笑话,它也没能轻视到底。它冷眼旁观着一战的发生,原本可能也想在二战中独善其身,却在那开始之前便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爆发了……内战。

苗可一直觉得,天朝人啊,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就没有人可以伤害到这个国度。

大靖,就是个再贴切不过的例子。

在全世界爆发着国家与国家间的战争时,大靖施施然地作壁上观,透着一股子高冷的味道。没有对他国趁火打劫,不是因为情操多么高尚,只是因为看不上眼,偶尔看中点东西,私下交易就能得到,根本还不需要动用战争手段;也没有国家敢轻易将大靖卷入战局,因为这个庞然大物太容易破坏平衡,让整个战局走向不可控的方向。

可惜,在那个飞速变革的时代,没有谁可以真正不受影响,浮动的人心,在大靖开始由盛转衰时,在皇权对国家的掌控开始左支右绌时,爆发了出来。就像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统治者总会有被推翻的一天,新的王朝总会建立,只不过,这一次,新王朝的建立艰难到不可思议。

西方的思想到底影响到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人们开始质疑‘天子’的存在。大靖数百年的繁荣强盛让人民见识了更多思考了更多拥有了更多,在这个时刻,也可以做到更多,进行一种彻底意义上的改变。

两千年前,秦开启了皇帝制度,两千年后,这个制度迎来了末日。靖之后,再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王。

君主立宪制似乎是一种不错的妥协,可惜,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能接受,一心想要掌控全国的意图称帝者不能,发现天子不过也是人、觉得不要有高不可攀的皇族出现更好、腻烦了盼明君叹昏君连皇帝这个词都不想再听见的民众也不能。

没有妥协,只好根治。

军阀、诸侯、世家、学派、教派、民间团体……各种势力纷纷出现,时而对立时而合作,摸索着一统天下或者拯救万民的方法,都想压倒其他所有,都在警惕不被其他击垮。在大靖灭亡之时,在外国以为华夏成了一盘散沙随意可图之时,这些势力或独立或联合毫不留情地给予那些妄图浑水摸鱼的鬣狗们雷霆震慑,其表达出的中心意思是:

这忙着呢,滚!

啧啧啧,实在是内斗得目中无人,偏偏实力还横得让人毫无脾气,让整个世界咬牙切齿地侧目。

靖朝到底是怎么灭亡的,一直是史学家们喜欢研究的趣点。是的,趣点,比起很多朝代灭亡过程的惨烈,靖朝的逝去显得格外平和,平和得简直像是一种主动放弃,也可以说像是再无遗憾的寿终正寝——虽然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