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而我们从本章中看到的那些奇思妙想,或许也都有实现的可能。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二编:技术奇观(7)

第七章:其它技术奇迹

B六章简介

第一节:建筑奇观

第二节:体能放大器

第三节:天幕

第四节:纳米技术

第五节:星球改造

B七章简介

除了上面这类比较系统的幻想外,科幻小说里还有许多技术奇迹。在本章里一并介绍。建筑奇观介绍了地上和天上的巨型建筑。体能放大器也是古老梦想的今日延续。天幕常常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以科技之福消解科技之祸。纳米技术出现较晚,但已经进入了科幻作家的视野。从古代的祈雨开始,人类就渴望进行大气控制。在这一节,大气控制是由科学技术实现的。而星球改造无疑是所有技术奇迹中最大的奇迹。

第一节:建筑奇观

自从金字塔开始,庞大的建筑物就令人叹为观止。9。11事件中倒掉的世贸中心,堪称建筑之最。峰值时能容纳十万人,平时也有五万人在里面生活和游览。要知道,公元一千年时伦敦和巴黎都只有五万居民。如今,美国人正准备在世贸中心的原址,建造更加宏伟的建筑。

不过,和科幻作家笔下的巨型单体城市相比,它就算不上什么了。阿西莫夫在代表作《钢窟》里,描写了一座座实际上是单体建筑的城市。每个城市容纳千万人口,全部包在密封的罩子里。而在城市之间,则是荒漠般的原野,寸草不生。城市居民都不敢到外面去。

科幻电影《特警判官》使用了同样的背景:一座建筑于北美的巨型城市,可容纳六千万人!顶端由透明幕罩密封起来。阳光可以照射到耸入高空的巨厦里,内部气候完全由人工调节。巨城里充满超豪华的生活设施和现代技术,而在城市外面,则是“被诅咒的大地”,荒凉冷漠,遍布核辐射。只有被逐出城市的人在那里过着没有文明的生活。

巨城完全自给自足,所以城市和外界的大门只有放逐人犯时才打开。一旦被逐出将永远无法返回。经过许多年,史泰隆扮演的主人公爵德被放逐后,才从巨城的垃圾焚烧管里,利用三十秒的喷焰间隔跑了进去。

在地球之外,太空更是建筑巨物的好地方。和宇宙飞船不同,虽然这些太空城也在高速运动,但它们和星体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可以把它们视为在太空中的建筑。

在《星球大战》里,银河帝国建造了巨大的太空堡垒——死星。那是一颗圆形的金属星球,远远望去就是太空中的一颗天然星球那么大,里面可以容纳无数战舰和士兵。最大的太空战列舰和它相比象是一片树叶。死星聚集的能量一次可以炸毁一颗行星。在该系列的第一集里,死星孤悬天际,没有对比物,看不出它的大小。而在第三集里,新的死星在一颗叫“恩多”的行星旁边被建造。画面上看,它似乎有月亮的几分之一那么大。

在随后几年出版的《银河英雄传说》里,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用大量篇幅,具体地描写了类似的战斗堡垒——伊谢尔伦要塞。单是“要塞”这个名称便体现了它的固定性质。这也是一个球形人造星球,有六十公里直径,内部隔为数千层。可以养活两百万官兵和他们的三百万亲属,有学校、医院、运动场、淡水厂和人造森林,构成一个五百万人的自给自足的大城市。

要塞的表面由超强度钢、反光镜,结晶纤维和特种陶瓷制成,共四层,形成不可击破的装甲。而它的主炮——雷神之锤则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单发武器,一次发射可以毁灭一百艘战舰。靠着内部的人工生活环境和食品制造系统,伊谢尔伦完全自给自足。小说发展到后面,它甚至可以成为了个独立的小国——依谢尔伦共和国的基础。

更大的奇观,要属拉里尼文在《圆环世界》里描写的外星人太空城了。八百年以后,人类已经能够进入宇宙深处。他们发现,有一颗遥远的恒星,它的光芒被周期性地遮住。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星系的文明种族建筑了直径一亿五千万公里的环形太空城,这个直径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圆环的模样象一个车胎,恒星正在它的轴心位置。“车胎”和恒星之间,建造了一批用来吸收恒星能量的“阴影方块”。每个“阴影方块”长250万英里、宽100万英里,它们由一根超级绳索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内环。它们吸收的能量完全可以供太空城使用,通过间断地遮盖恒星,还可以在太空城里形成昼夜效果。

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