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拉什曼隆赫德是印度科幻小说的代表。他出生于1944年,1995年从一家金融机构经理的位子上退休,开始职业创作生涯。1983年他与友人合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诸神被杀了》。1984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幻小说集。其代表作有《天竺鼠》、《爱因斯坦第二》等。和阿西莫夫、卡尔萨根(Carl Sagan)等人一样,他同时也是一名科普作家。并且出版过未来学专著《在千年纪念前夕》。

虽然印度本土语言繁杂,但由于英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所以,在世界水平领先的英语科幻作品能够方便地被介绍到印度,并受到普遍借鉴。同样,印度科幻小说也拥有发展中国家的“后发效应”,得以快速越过早期探索而进入成熟。

九十年代以后,印度也开始了自己的“改革开放进程”,这个进程相当于印度的再一次工业化,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今天的中国人已经逐渐听到了印度象的脚步声。借此东风,印度科幻小说也再一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在印度全国科普大会科幻文学的专门讨论会上,有两百名科学家出席,这是同类会议在我国无法取得的影响。九十年代末,在科幻作家普鲁肖坦达斯博士的领导下,印度科幻小说研究协会成立。

2000年,东盟文学奖授予了泰国作家维蒙赛尼暧创作的科幻小说《克隆人》。这部作品按泰国的文学分类,属于“昙弥迦文学”,即佛教文学。作者本人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从题材和情节上看,这是一部“标准”的科幻小说。书中关于克隆人的技术性描写非常丰富和准确,器官移植的场面堪称教科书。在不大的篇幅里,作者对克隆人的诞生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作了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方方面面的探讨。甚至,《克隆人》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科幻小说一样,让一个西方人斯宾塞作为故事里技术奇迹的执行者。

作为一部现实色彩十分鲜明的科幻小说,《克隆人》对泰国当代生活的描写也十分到位。主人公披楼敏完全是一个现代社会企业家的形象。他关于克隆人的计划基本上是“阳谋”,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公开完成的,非常符合泰国社会的现代特点。而在此背后政商勾结的情节也非常有批判力。同时,《克隆人》又是一部佛教色彩浓厚的科幻小说。在书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佛教的“论难”对话形式,揭示了在科学技术冲击下,社会传统道德天翻地覆的变化。克隆人傲拉春是虔诚的佛教徒。作者通过他的口,用现代语言讲述了大量佛教教理。

本书的结尾非常阴暗。从人性角度是失败的结果,从宗教的角度,则是传统信仰输给了现代科学。克隆人傲拉春笃信佛教,坚持认为“心”是灵魂的寓所。而他的对头,受过西方教育的披楼敏和斯宾塞则认定人的意识形成于大脑。既为挽救克隆人兄弟启万,又为实施自己夺取披楼敏企业集团的复仇计划,傲拉春说服披楼敏和自己进行了大脑交换,但最后还是科学胜利了,傲拉春的大脑成为标本,披楼敏拥有了一个年轻的身体。但科学却是在一个极端为我主义者身上胜利的。

总之,《克隆人》给世界科幻文学留下了一个色彩鲜明的样本。

2001年十月份由大地出版社出版的《科幻迷丛书》中,收录了一篇缅甸作家延昂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延昂是主流文学作家。这篇作品估计创作于六七十年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场车祸后,身死脑存的作家和脑死身存的司机之间进行器官移植的故事。

在被人们视为封闭国家的朝鲜,也有了自己的科幻小说。2002年11月末,在朝鲜首都平壤举行了朝鲜全国各地第一高等中学学生科学构思比赛。平壤东大院第一高等中学的16岁学生金南赫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宇宙的征服者》获得大奖。小说里出现了无人工厂、机器人、电脑化的住房、月球上的旅行、因热核战争而毁灭的银河系的星球和因此而丢了“家”的巨人等情节。如果单从这些题材上,很难把它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幻作品区别开来。

第二节:拉美发展中国家的科幻小说

拉丁美洲拥有自己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文学流派与科幻文学也有许多联系。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博尔赫斯有一篇作品《巴比伦图书馆》、一直被视为科幻经典。博尔赫斯还创作有时空变换题材的科幻小说《交叉花园的小径》。在《蒂隆、尤巴和地球》中,一群人创造出了比真实更真实的虚拟世界。在《环形废墟》中,一个人在梦中制造了另一个人,而后又发现自己是又一个人的梦幻。

此外,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