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似乎应在“Fiction”之下。

所以,“Fiction”应是“虚构”的意思。而“Science Fiction”最贴切的翻译,就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幻想小说”的词条,在那里,它被翻译成“合乎科学的虚构”。无论“科幻小说”还是“科学小说”,都是从内容、从题材入手。而后面这个翻译,则是从创作方法入手。虽然最初的科幻作品确实只以科学为题材,主人公都是科学家。但发展到现在,三教九流都已经成为科幻作品的主人公,涉及不涉及科学也不再是科幻作品的本质特点。科幻之所以为科幻,更多地要从创作方法上寻找。而“科幻”这个词,现在也逐渐宽泛化,演变成一种方法。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二章:创作方法研究(2…1)

第二节:以科幻为镜分析创作方法

什么是创作方法呢?笔者给出这样的定义:作者通过将文学作品中的逻辑与客观世界的逻辑建立一定的匹配关系,以达到特定的艺术表现效果。

要理解这个概念,先要理解三个“世界”的关系。首先是客观世界。存在着惟一的客观世界,它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是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至少是其中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都会有上面这个的共识。这也是讨论创作方法的出发点。

同时,没有人可以完全地认识这个世界。他只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夹缠在一起,形成他的主观世界、内心世界。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内心世界都不同。两个作家之间,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内心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区别,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交流障碍的根本原因。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生活在主观世界里,而并没有完全理解外部世界。于是,他自认为已经看到了整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已经理解了它的全部规律。宫刑后的司马光为什么长胡子?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硬伤”为什么能够存在?因为在作者的主观世界里,事物就是这样的。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很爱看某部作品,成年才后再看就觉得它虚假。作品并没有变,变化的正是他的主观世界。

第三个世界,是单个艺术作品里的虚构世界。不要以为,只有科幻小说、奇幻小说里的世界是虚构的,任何一部小说,任何一个电影里的世界都是虚构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内心世界虚构的。琼瑶爱情小说里的世界是真实的吗?不是,只是她对真实世界的个人理解。《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描写的是天津平房区居民的真实生活吗?不是,只是描写了作者对这些居民生活的个人认识。

而即使同一个作者,拥有同样的主观世界,但他在不同作品里虚构的艺术世界也完全不同。

于是,三个世界可以组成这样的关系:作者在客观世界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主观世界。他又以主观世界为依据,虚构出单个作品中的艺术世界。读者在阅读时,则是把这个艺术世界与自己的主观世界对照,进行理解和消化。

作者的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单个作品中虚构的艺术世界

读者的主观世界

而在这四个关系中,创作方法属于第二部分,是作者的主观世界和虚构的艺术世界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论并非没有研究这些对映关系。不过,他们只提到“作者”和“读者”,未进一步明确是“作者”、“读者”的内心世界。另外,将小说文本的整体,而不是其中那个艺术世界的逻辑性作为其中一极。于是,便构造了如下的关系图形:

作者

世界 文本

读者

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流派的文论放到这四组关系当中。

笔者所绘制的关系图,与上述关系图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更深入了一步。首先,直接对文艺创作和欣赏起作用的是作者、读者的内心世界,而非他们的生理、社会特点。作者、读者的生理特点,文论家不大会去研究。但他们的社会属性,他们来自哪个阶级、出自什么文化背景、等等,相当长时间内竟然成为文论的主要内容。其实,即使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也会写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即使是同班同学,对文学作品也是各有所好。所以,作者、读者的社会身份再重要,没有他的心理特点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