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如今,环境文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级奖项:全国环境文学优秀作品奖,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这种由环境机构和文艺机构联合推广的模式,在地方上也有体现。比如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和福建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就举办过地方环境文学奖项。

而某些环境文学作家,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刚,则因其成就获得过环境保护方面的奖项——地球奖。一些环境文学作品不是由文学出版社出版,而是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也充分显示了这个文学新门类的交叉性质。

虽然一个“现实”,一个“幻想”,但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今天,环境文学与科幻文学体现了极其相同的思想感情。科幻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题材。象《后天》这样的科幻片,只是这类题材在科幻圈里厚积多年的薄发。在价值取向上,当代科幻文学作家和当代环境文学作家的主流,几乎同完全相同的。

虽然热爱大自然,提倡自然美,自古而今便是文学的主流。但同样描写大自然的环境文学却是当代的产物,与科技的运用息息相关。环境保护问题更是没有科学知识便无法理解的。环境文学也是科学与文学的一个交叉点。

在《环境文学需要突破什么?》一文里,中华读书报记者呼延华写到:作家创作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已经由“天人合一”而蜕变为技术太坏,人们太不自量力,太不善待自然;作家的创作方向和目标已经是远古洪荒,希望复归原始社会那种他们主观认定的“天人乐融融”的合欢状态了。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呼唤,在科幻文学里也绝不鲜见。中外皆然,成近几十年来科幻文学的一股主流。台湾洛伯迪的《文明毁灭计划》,让黄帝组织了一场毁灭文明的计划,将人类送入蛮荒,重新开始。《星际旅行星空反击》中,一群曾经驾驶飞船征服宇宙的外星人,竟然选择回归田园生活,摈除一切科学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某些科幻作品和环境文学作品惟一的区别,便是科幻作家可以在幻想的天地里,将“返朴归真”变成艺术真实。

和科幻文学一样,环境文学尽管提倡者甚众,身份地位也远非科幻支持者可比。但仍然是个小圈子。作家稀少,有极大影响的作品也不多。直到目前为止,双方的交流似乎还处于零的程度。笔者仅收集到一篇文章谈及两者的关系——《“环保”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作者是科幻世界编辑田子镒,文章发表在《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中。以笔者所见,那些对环境问题有兴趣的科幻作家,应该和环境文学作家多多交流。取长补短。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七章:科幻文学与各种文学流派的比较(1)

下七章前言

第一节: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

第二节:科幻文学与传统浪漫主义

第三节:科幻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节:科幻文学与未来主义

第五节:科幻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第六节:科幻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

下七章前言

前面提到的所有这些类型文学,都可称为“支流文学”,都生存在“体制外”。而如何进入主流文学,恐怕是它们都面临的问题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现有的主流文学中,找到它们的相似与不似。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它们能否进入,以及怎样进入主流文学的路径。

在本章中,笔者先分析一下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然后再具体分析一下科幻文学和几类主流文学流派的关系。它们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节: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

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主流文学承认。进而整个科幻作品能够被主流文学承认,这是几代科幻作家的梦想。不过,主流文学是什么?笔者却没有查到它的定义。所以只好以自己的理解来立论了。

有的人认为,主流文学代表着某些文学体裁、某些创作风格、或者某些流派。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文学作品永远是“支流文学”。笔者不敢苟同,倒更倾向于认为,主流文学是一个势力范围的概念,是地位的概念。一定时期内占主流地位的那些文学形式,就是主流文学。如今的主流文学,就是由专业文学刊物或者专业文学出版社发表的,由大学里的本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传授的,由文学理论界、评论界评论的,由权威色彩的文学奖项授予的文学。至于它究竟是什么类型,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了解文学史的朋友会知道,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韵文”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