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当然,主流文学中也不是没有把视线投向科学领域的作品,比如徐迟、黄宗英的一些报告文学就把科学家和科学工作当成主题。但把整个文学样式都压在科学领域上,对其进行大量深入细致地描绘的,还只是科幻文学一家。

其次,科幻文学是惟一关注未来的文学样式。昨天小组讨论会上,大家谈起电子媒体的发展会不会冲击出版物,来自浙江奉化的一位老师指着我开玩笑说,这是他们科幻小说的话题。这位老师歪打正着!六十年代,当电脑还没有在美国普及的时候,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写下过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多么快乐》,讲一个生活在三个世纪以后的孩子,从小就是电子媒体的包围中长大。有一次,他偶然从小朋友家里看到一件传家宝,一本真正用纸印刷的书。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我们的这位后代,在面对一本真正的书时所产生的惊讶、感慨和愁怅之情。我举这个例子不是同意阿西莫夫的思想,而是想说明,几乎没有哪一个主要的社会领域的未来,没有在科幻作家的笔下被分析过和描绘过。二十八号报到的那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则新闻:李鹏委员长观看了兰天少儿艺术团表演的一台节目。节目以建国一百年为背景,表现了那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恰好在两年以前,四川的《科幻世界》杂志社在成都高校中组织了一次科幻习作征文,题目就叫《中国2050》。当时我在这家杂志社任职,征文由我来负责。我曾对各高校的学生代表解释说,1998年的中国是前辈们创造出来而你们在享用,2050年的中国是你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创造,而留给后代们享用。

写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写你们准备如何渡过自己的一生!这几天我在会上交了新朋友,他们手里都有我的名片。大家可能注意到名片背面的那句话:我们之所以关注未来胜于过去,就在于未来不象过去,已经被刻成碑文而不可改变。这句饱含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的话出自《科幻世界》编辑部写给读者的2000年新春祝词,同时也是广大科幻作者和科幻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第三,科幻文学是惟一具有全球化色彩的文学样式。科幻作品往往以人类命运为主题,人物来自各个国家,背景也超越一个国家的狭小界限,甚至超越整个地球的界限。大家不熟悉科幻作者,但一定不会对凡尔纳陌生。凡尔纳是法国作家,但看一看他作品的题目吧:《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太阳系历险记》等等。胸怀之博大,视野这开阔可见一斑。而这种胸怀和这种视野,正是科幻小说的鲜明特色。

科学、未来、人类一体,这三者是近二百年来,科幻文学自发形成的“主旋律”。这三个主线与当今时代恰恰合拍。我们这个时代,正是科学技术日益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时代,正是社会变化逐渐加快,许多人觉得“赶不上车”的时代,正是全球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的一体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正是这种吻合,决定了科幻文学可能是最具时代特征和发展潜力的文学样式。

昨天晚上,我得到了本届年会到会人员的通讯录。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工作单位,基本上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各高校的文学理论界、评论界的老师们。我希望各位今后能够把视线分一部分给科幻小说,提练它的精华并帮助它健康成长。更进一步的奢望,就是如果你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科幻文学确实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话,你们能够在课堂上,给未来的文学工作者们讲一讲它。美国有五百所大学开设科幻文学课程,在英国,研究科幻文学可以授与硕士学位。这虽然不是中国的现实,但却不是通过努力而不能实现的。

二是主流文学的作家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尝试一下科幻文学这种写作方式。在我国,早有老舍的《猫城记》、近有梁晓声的《浮城》、朱苏进的《绝望中诞生》、乔良的《末日之门》、王小波的《白银时代》,毕竟曾经有人作过尝试。三是来自各文学出版社、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们。我希望你们在选题时,能够把目光投向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科幻文学。在今天,科幻文学是鲜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具佳的文学品种。科幻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目了然,而无论是业已存在的专业科幻文学杂志,还是科幻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单行本,行销量均很令人满意。最后,还有来自各媒体的记者们,我希望你们把更多的笔墨投向科幻文学。中国的科幻文学不怕炒作,欢迎炒作。把新生事物推到大众面前是媒体的责任。一些新生事物有生命力,媒体离开了,它照样站得住。一些新生事物没有生命力,离开媒体的搀扶就瘫在地上。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