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1页)

年12月,他们生了第一个儿子,这是我的大侄子,1999年,大侄子考取了地区农校,后又改上县师范高价班,2002年毕业,被分配到离县城十公里的一个小学教书。1994年,他们生了第二个儿子,正在着中学。

老三于1984年经严格考试招工进了县福利院当工人,后靠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于2001年转了干部,2002年调到县委党校办公室工作,2004年,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他于1986年结婚,老婆原在县民政局劳服公司工作,后失业至今。他们在1986年底生了第一个女儿,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后进入安徽新华电脑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他们于1988年生了第二个女儿,小学毕业后没考上中学,现在县城一家喷绘公司打工。

老四于1983年父亲退休后顶替招工进了县烈属院当工人,后靠自学取得大专学历,于2001年转了干,一直在民政局从事婚姻登记工作,2002年正式调到县老龄办公室工作。她于1987年结婚,丈夫是亳州人,原在县农业局工作,2002年调任县畜牧局副局长。他们于1987年底生了独生子,这是我唯一的外甥,读书用功,学业顺利,高中毕业以后考取了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专业,将来有可能就在北京工作了。

老五于1982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宿州师专英语系,1984年毕业被分配到县二中教英语,1986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1988年本科毕业,因安徽省教委不同意他留在华中师大任教于是又回到了县二中。他由于能力超群,工作敬业,成绩突出,1998年,他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2年,老五因不堪排挤,只身前往浙江省温州市一所民办中学当高考补习班英语教师,今年又转到市一中任高三英语教师。

他的出走,带动了这个县教师的大规模流动,他们到了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地,都迅速站稳了脚跟,把智慧贡献给了那里的人民。

事实证明,凡是能力强的教师在原单位都受排挤,而一旦到了外地,就如鱼得水啊!可见这里的社会风气真的很成问题啊!

最后说我吧。

我于1983年考取安徽大学“*”后首届成人专科学校——安徽大学中文函授专科学校。当时,全省15000人报考竞争2000个名额,我以全地区较高分之一被录取,1984年,我被免试转为国家干部,同年,工作也被调整到县委办公室秘书科任秘书,1989年任秘书科长,1991年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下乡锻炼,任县北一个镇的镇长,1994年,任县北一个镇的党委书记,1995年任县北一个乡的党委书记,1998年任县人事局局长,2003年任县卫生局局长。

娘,你去世后的第21天,我就结婚了,是大舅和二姨他们做的主。

我之所以这么快就结婚,是遵循这里的风俗(长辈去世后,子女要么100天以内结婚,要么就要在3年以后结婚)。

婚礼极其简单。

1982年9月11日,我们生了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以后,没考取大学,后来通过关系进入上海一家民办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就赶上了就业高峰,于今年3月被一家晚报的广告公司录用。2004年11月19日,女儿结婚了,对象是上海当地人,其父母是下放在淮北的知识青年。

还有一些内容,我都在您的坟前告诉您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娘,这篇纪念您的文章从2005年7月23日写起,到2005年8月21 日才写完。主要是我工作太忙,抽不出来大块的时间,再说情绪也稳定不下来。

儿子也是50岁的人了,精力已开始衰退了。

娘,就请您对我的懒惰多多原谅多多理解吧。

娘,您的儿子永远怀念您!

娘,您的儿子为今生能有幸成为您的儿子而感到骄傲!

娘,我祈祷上苍,如果有来生,我还给您当儿子!

娘,在我下辈子给您当儿子的时候,我一定听话,一定要把这辈子欠您的、没有及时孝敬您的情意,都给您补上,好吗?

(完)

(写于2005年7月23日至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