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言、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元素,都是文化形态在人格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人格形态中渗透着的文化元素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样化的,五彩缤纷的。如体现社会阶层特征的民俗文化、市井文化、胡同文化,体现地域特征的都市文化、乡土文化(如西部文化、上海文化、中原文化、东北文化、闽粤文化等),体现历史特征的隋唐文化、敦煌文化、殷商文化等,体现民族特征的蒙古文化、西藏文化等,体现宗教特征的基督教文化、###文化、天主教文化、佛教文化,无不渗透在各种人格形态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痕迹。而在具有魅力的人格形态中所体现的文化,均是先进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只有渗透着被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认同的先进文化元素的人格形态,才是有魅力的人格形态。这种形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于先进文化的魅力。

道德修养是人格修养的核心,道德魅力是人格魅力中最为光彩的魅力。道德最大的特征,一是它的实现动力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规范与监督,二是它的水平状况主要依靠个人的修养与自律。因此道德是最具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人格形态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魅力,从根本上来说,来源于广大公众对这些道德形态的高度认同。正是广大公众对良好道德风尚的高度认同,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大的社会舆论,令凡是愿意塑造良好人格形象的人,都不能不用这个为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去努力修养自己,要求自己。人们对良好道德风尚的共同追捧,自然表现于对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形态的人由衷地欣赏和拥护。越是能够在更高层次上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人,越是能够得到公众的接受与认可,越是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折射出人类的社会文明。人格形态只有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要求才具有魅力。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从野蛮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现代文明代表着人类发展到当代的最高形态,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境界。虽然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是由人类共享的,但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人格形态并非人人有之。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个人修养水平不同,社会文明形态在不同的人格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从外在形象的得体服饰,到言谈举止的儒雅风度;从生活习惯的卫生节俭,到为人处事的宽厚豁达;从接人待物的礼节礼貌,到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等等。这些能够体现社会文明的人格形态都是人人公认的良好人格形态。这些良好的人格形态在那个人的身上更多地更集中地体现出来,这个人就一定是富有人格魅力的。

人格尊严、人格平等与人格理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只有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类才逐渐产生人格意识,认识到人类应享有的人格尊严、人格平等,形成共同的人格理想。人格尊严是人格意识的基本点,是人们对于人格精神的基本需求。享有人格尊严,人格受到尊重,才能享受到做人的基本权利。如果失去人格尊严,就会连做人的资格都得不到承认,作为人的其他各种权利也都无从谈起。因此,人格尊严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甚至与生命同等重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人们对一个良好人格形态必不可少的要求。人格平等是实现人格尊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在人格平等的环境下,人格才有可能得到尊重。人格不平等,人格尊严势必只是一部分人的奢侈品,而另一部分人却根本享受不到。懂得尊重别人、能够平等待人的人格形态,让人感受到自身人格尊严的存在,享受到人格平等所体现的人格精神。人格理想是人们在人格形态方面追求和向往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对于完美人格形态的认同与共识。人格理想既是自己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又是期望别人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这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充分表达出人们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第二节 人格魅力价值观

推崇和追求什么样的人格形态,是由人们的人格价值观决定的,反映着人们在人格价值观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从人们对于人格价值观的取向来看,对于人格价值有着不同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人格的功利价值观。这是一种具有功利色彩或以功利目的为主的人格价值观。这种人格价值观的特点是,树立自我人格形象的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目标,以实现个人功利需求作为提升魅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把个人魅力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提高个人威信的阶梯,实现目标的加速器,打败对手的战斗力,保护自己的防身器,等等。这种人格价值观更多地是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