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 (第1/4页)

袁承志也知道,慕容复此言无虚。

倘若以自己这一方的实力,与乾坤教的众高手交战,实不啻于在自寻死路。

但是,若要向那中原撤出,对袁承志而言,却又有不小的难度。

要知道,倘若袁承志等人,只有慕容复这一艘大船,要想避开乾坤教的追击,倒也容易的很。

可是偏偏袁承志带领着一支船队,总共将有十几艘各式各样的船只。

这些船只,大小不等,行船速度更是快慢不一。

想要一整只船队,全数脱离魔教的追击,却又谈何容易。

而且,倘若这些船只,上面装载的多是货物,倒也容易了许多。

因为这些身外之物,只需舍弃了它们,倒也无妨。

可是偏偏这十艘小船之上,却都是袁承志从渤泥岛上,带出来的出生入死的兄弟,和他们的家眷。

这些人,对已袁承志来说,都是性命相交的弟兄。这让他袁承志,又怎舍得舍弃。。。(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章 山宗旧部】………

正在此时,孙仲寿走到近前道:“公子勿虑,属下倒是有个办法,或可阻挠对方的追赶速度。”

那孙仲寿原是袁崇焕的旧部,当年在军中,更是以文武兼备而闻名。

袁崇焕死后,其原先的旧部人马,全都离开军中,进而全力辅佐少主袁承志。

当袁承志来到渤泥岛后,这些山宗旧部人马,全部跟随袁承志一起,在渤泥岛外十数年的时间,便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

因此,袁承志对于这些山宗旧部,原本极为倚仗。

此时,见孙仲寿上前说话,自然极为在意。

当即微笑开口说道:“孙叔叔有何高见!还请直言无妨!”

孙仲寿道:“好的!在下要请出两位人来,然后一并向各位告知在下的打算。”

说罢,孙仲寿纵声叫道:“应兄!罗兄弟!你们二位上来吧!公子要见你们!”

话音方了,众人只见从角落里,跑上来两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袁承志定睛一瞧,只见这二人自己早就认识。

那姓应的名叫应松,是袁崇焕帐下的谋士,当年宁远筑城,曾出了不少力量。

姓罗的名大千,是著名的炮手,宁远一战,他点燃红夷大炮,轰死清兵无数,因功升到参将。

袁承志对于父亲的旧部人马,向来礼敬有加。

虽不知这三人有何良策,但是依然不敢怠慢。他上前躬身施礼,向三人认真请教。

孙仲寿三人一一解说之下,袁承志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那应松武功虽然不高,但是身为当年袁崇焕帐下的谋士,其谋略自然是极高的。

当日,他守在渤泥岛上,见袁承志等人大战乾坤教高手,从整体实力而言,明显不如对方,便暗自记在心中。

一个月来,一直在苦思破解之道。

他身为高级谋士,自然不屑于以蛮力取胜的办法。

因此,自然而然将海战的决胜之道,寄托于利炮的建造之上。

但是,他也知道要营建一门大炮,不但耗费巨资,而且更需要无数资源的投入。

以渤泥岛一座小岛,连寻常铁矿都没有,更要如何建造一门大炮呢。

就算是派出人手出去运输各种矿产资源,但是茫茫大海来回奔波,再加上采购和来回运输,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就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而且等到各种器材齐备之后,再要督工建造大炮,如此来来去去,没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是根本无法建造大炮的。

因此,他找来自己的好友罗大千商量。罗大千一听,心知应松的顾虑不无事处。

因此,罗大千苦苦思索之下,居然提供了一条良策。

原来,这岛上有一片竹林,长得极其茂盛高大。

罗大千手中虽然没有资源营建大炮,但是以这竹子的强韧程度,想要营建几门投石机,岛上手到拈来之事。

而且,当年袁承志率部挺近渤泥岛之时,倒是带有不少硫磺和硝石等易燃之物,以备开发此岛之时有不时之需。

因此,众人在开发岛屿之时,确确实实也用掉不少炸药。

但是,却还存有少量硫磺硝石下来,被存放在仓库之中,由孙仲寿负责保管。

因此,二人急急找来孙仲寿,向他索要这些物资。

孙仲寿惊问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