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走了几步,看到多宝格上的摆件有些眼熟,他不由多看了两眼,而后转过身,道:“娘,孙氏的嫁妆还是先不动的好,省的被族亲们误会。”

张老安人气了个仰倒,青着脸道:“难道我是贼?这是孙氏先头敬与老身的!”

沈举人讪笑两声,却依旧没有改口:“还是避嫌吧,误会了总不好。”

张老安人越发着恼,冷哼一声,摆摆手道:“且去,且去,我还没老糊涂,用不着大老爷教导行事!”

沈举人晓得自家老母亲xìng子左xìng,不是听劝的,只能心里叹息一声,挑了帘子出去。见到大管家在院门口候着,沈举人缓下脚步道:“可是有事,找到这里来?”

大管家忙趋步上前,低声道:“老爷,二哥方才来灵堂守灵了。”

沈举人闻言,面上挂霜,冷哼一声道:“这孽畜又要作态!”

第十五章 灵前孝子(八)

沈举人口中骂着,脚下却不zì yóu地加快脚步。对于这个儿子,他自己也说不清是喜是厌。因与妻子孙氏夫妻感情冷淡的缘故,他与沈瑞父子关系也不亲密。可妻子已故,他身为人父,心里沉淀下来的不只是人父之责。孙氏不单是四房主母,也是四房的大功臣。

沈举人是孔孟弟子,不通经济,若没有孙氏进门后二十年的经营,就没有现下的四房。即便他想要谋孙氏的半副嫁妆,不单单只是偏疼长子,也是想着将来兄弟两个能相互扶持。

沈家书香望族,沈瑞却是个在读书上不开窍的,前程有限,以后能依靠的还是父兄。沈瑾记在孙氏名下,与沈瑞的关系就更紧密。即便是为了在世人面前好看,沈瑾也不会弃沈瑞这个兄弟不管。说明白了,当沈瑾记在孙氏名下时,沈瑞也就成为沈瑾的责任,这不单是骨肉亲情,还涉及道义。

只是没想到,会闹成现下这个局面。

为了逼出所谓“托孤人”,就将亲孙子冻饿几rì,沈举人心中,对张老安人此举不无埋怨。至于沈瑞冻饿之前被他打板子之事,则被他抛到脑后。

待走到灵堂外,看着跪在孝子位上烧纸钱的沈瑞,沈举人不禁有些恍然。这浑身缟素安静地跪在那、面露哀凄的孩儿是谁?是记忆中骄横顽劣的次子?

他扶着额,想要回忆次子昔rì模样,有限的几个画面不过是他斥责儿子、老安人护着、孙氏缄默旁观。在妻子面前,他底气又委实不足,一来二去连训斥都懒得训斥,眼不见心不烦,父子相处的时间越发短暂。

沈瑞正专心烧着纸钱,袖子被拉了拉,抬起头来,才看到灵堂上多了人。

旁边沈瑾已经站起身,他也跟着站起。沈举人清咳两声,板着脸对沈瑾道:“你是兄长,多找看些你弟弟。”

沈瑾忙躬身道:“尊老爷吩咐。”

沈举人又望向沈瑞,皱眉道:“好生跟着你大哥守孝,不许再做怪!”

“诺。”沈瑞淡淡应道。

沈举人见他不冷不热的模样,直觉得胸口发堵,顿时没了说话的兴致,冷哼一声,甩袖而去。

沈瑾见状,低声对沈瑞道:“在老爷面前,二弟多少柔顺些。”

沈瑞颇为意外,看了沈瑾一眼,见他满脸真挚,确实出于善意,点点头道:“谢谢大哥。”

到底别无他话,兄弟两个继续缄默守灵。

郭氏回了家里,过问了几句家务,又匆匆过来,见沈瑞还在灵堂上,就劝他回屋休息。沈瑞已决心守灵,就又劝了郭氏回家。郭氏见他执意如此,叹了两声“孝顺孩子”,也没有强拉他回去,只是望着他的目光越发慈爱。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沈瑞小小年纪,大病初愈便坚持为母守灵,可见是真孝顺。不过瞥见沈瑾在旁,郭氏到底有些不放心,待回了家去,就打嫡幼子沈全过来,借口代福姐儿为孙氏守灵之名,留在这里看顾沈瑞。

福姐儿是郭氏幼女,生时难产,因孙氏援手,才得以平安落地。待满月时,郭氏抱了女儿上门,认了孙氏为契母。

如今福姐儿才六个月,郭氏安排幼子“代妹守灵”,倒是也说得过去。

沈全与沈瑾同庚,十四岁,月份比沈瑾大,已过了县试、府试,不过在院试时落榜,只算是童生。

郭氏三子一女,长子是去年chūn闱落第举子,因想要参加下一科会试,落第后就没有回乡,留在京城读书。郭氏开明,打发长媳进京照看儿子起居。次子是贡生,如今在南京国子监做监。

郭氏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