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族长太爷听了;也有些皱眉;伸手唤了个小厮过来;低声吩咐了两句。

少一时;小厮过来回道:“二房大太太回来了;正往客房换衣裳;说稍后便来拜见几位族老。”

听了这话;不仅八房老太爷越发不快;连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脸sè也不好。

三房老太爷冷哼道:“不是徐氏发的帖子么?客人都来了;她不说出迎;反倒出门去了?”

九房太爷也不满:“即便是三品诰命;未免也太托大;恁地不知规矩。”

族长太爷面上倒是淡淡的;道:“徐氏一早出城去了;去拜祭孙氏。”

八房老太爷依是皱眉;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神sè讪讪。

三房老太爷眼神闪了闪;摸着胡子道:“既是拜祭孙氏;怎自己个儿去了;也没带上瑞哥?是不是瑞哥有甚不妥当处;惹了徐氏不喜?”

族长太爷看了他一眼:“不是自己去了;请了五房大娘子作陪。”

东院客房里;徐氏净了面;依旧眼圈泛红。

郭氏在旁见了;劝道:“沧大嫂子勿要太伤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有沧大嫂子照拂;瑞哥也算是苦尽甘来

徐氏叹气道:“是我来的晚了;这瑞哥受了这些个委屈;不怪孩子心冷……只是我瞧着瑞哥是个有主意的;怕不会乐于随我进京;还得请弟妇帮我劝一劝……”

第一百一十三章 荟萃一堂(二)

因族长太爷使人催促;宗房大太太早使人留心客院这边消息;晓得徐氏回来;立时低声吩咐次媳待客;自己移步到客院来。

徐氏已经与郭氏说完话;便随宗房大太太去前厅东稍间;与各位族老见礼。

八房老太爷什么也没说;只吩咐人上了表礼。不管徐氏什么身份;年岁几何;都是族孙媳妇。

礼数到了;便也是了。至于能不能与二房结下善缘;无须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

三房老太爷满脸温煦;倒问了好几句;问徐氏何时从京中动身;在苏州待了几rì;苏州还有几门姻亲;云云。

九房太爷见三房老太爷絮絮叨叨个没完;有些着急;便插嘴道:“珞哥怎说去就去了?前年他中举消息传回来;我还叫小子们去放了一串炮仗理哥也真是;他在京中;也不回往族里报个信”

屋子里立时冷场。

三房老太爷瞪了九房太爷一眼;也唏嘘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珞哥是个好孩子;是沈家没福气留住他;只盼着他能转生到好人家……”

八房老太爷与三房老太爷都曾历过失子之痛;尽管时隔多年;可想到己身;两位老人家心里也闷闷的。

三房老太爷为了三房以后前景;本想要舍了最器重的曾孙沈珠给二房做嗣子;孙子沈湖也赞同;可沈珠本人却反对。为了这个;沈珠已经绝食两rì;三房老太爷只当他小孩子倔强不听话;要给他个教训丨现在提及沈珞夭折之事;三房老太爷生出几分不舍;对于过继之事有些意兴阑珊。

九房太爷也一时无语;他儿子也没了。要是真能转世投胎;那也该长大chéng rén。可逝者已矣;总要看顾活着的人。要不然他们这几个老不死硬撑着;为了何来?不还是想要多给孙辈、曾孙辈保驾护航几年?

见众人都静默;九房太爷便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们夫妻若是年轻几岁;我们这些老的只会劝你贤惠些;多纳几房妾求子;可你们如今也不年轻;珞哥又没站住;这子嗣之事可不好再拖。”

身为宗族长辈;九房太爷有资格这样说;可是如此直白;听着到底刺耳。

徐氏不见恼sè;反而点点头道:“我家老爷也是这样说;只是京城离松江千里之遥;我家老爷又是职官不得轻离;委实不知族中子弟良莠。”

见她送了口风;九房太爷只觉得jīng神一震;直了直腰身道:“你这次省亲;不是正好见见你侄儿们?这择嗣可需郑重;守重人品。最要那孝顺本分的孩子;往后才能少cāo心。不是老朽自夸;我家琳哥;最是个敦厚老实、孝顺知礼的好孩子。”

族长太爷与八房老太爷还在寻思琳哥是哪个;三房老太爷已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敦厚老实;那是愚笨好不好?十四岁;还混在蒙童班;别无所长;一点也没读书天分;九房太爷也敢奢想让他做侍郎家嗣子?不过九房子孙确实拿不出手;这琳哥也就胜在老实听话上。不过听得是九房太爷与胞兄沈璐的话;要是真去做了二房嗣子;那二房与九房往后可就扯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