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为甚说“胡乱嫁”?要是亲事体面;何必瞒着张家;张家上下只有感激的;哪里会如此闹腾?

四房大门外;随着众人散去;回归于平静。

内院张老安人院里;却是一番好热闹。

“我就要我家三姐、四姐?这人哩?”张老舅爷进了屋子;便大喇喇往主座上坐了;趾高气扬道。

张大爷、张二爷也扬着下巴;坐在张老舅爷下首。张家几位小哥过了几年穷rì子;家里养娘婢子都没了;眼下眼睛就有些不够使;不是打量张老安人房里的陈设摆件;就是黏在上茶侍婢身上移不开眼。

张老安人虽有些心虚;可更恨张家人不给自己脸面;来家门外闹事;冷哼一声道:“你是老糊涂了?一千两银子予了你;这才几rì功夫;就不认账?要是舍不得孙女;你就将庄票退回来;再来领人”说到庄票;老太太立时添了底气:“去外头打听打听;如今这人牙处买一个人要几个银子?一千两银子;银人也能打一尊;快快退了庄票来;再说其他”

张老舅爷听到“一千两”;眼神有些慌乱;旁边的张大爷、张二爷都讶然出声。

“不是五百两么?”

“大哥说三百两啊”

父子兄弟都鼓着腮帮子;互相眼瞪眼。

张老安人越发从容;吃了一口茶道:“真是‘升米恩斗米仇;;原看着三姐、四姐年岁大了;连一分嫁妆也没有;耽搁了花嫁;我这做姑祖母的看不过才认了做孙女;为她们姊妹cāo心;倒是让你们蹬鼻子上脸有甚话说不得;要去大门外嘈嘈嚷嚷?如今你们住着我的院子;吃的我帮济的米;却来同我算账?那就好生算一算”说到最后;已是带了厉sè。

张大爷、张二爷本是欺软怕硬xìng子;打小又是阖家倚仗着张老安人这姑母过rì子;见老太太厉sè;都不敢应声;只望向张老舅爷。

张老舅爷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深深运了一口气;在袖子里摸出一个荷包来;取出几张庄票;一把拍到旁边几案上;咬牙道:“姐姐非要见了庄票方让我们看人是?这是五百两庄票;不管三姐、四姐;姐姐先唤个出来;就算是就此退还我家;我也认了”

这一下惊的是张老安人;张家姊妹早被郑氏卖了。

为了遮住自家儿子的荒唐事;防东窗事发;郑氏肯定会将人卖得远远的;哪里找得回来?

张老舅爷说完那番话;就盯着张老安人瞧;两人做了六十多年姐弟;最了解张老安人的非张老舅爷莫属。

见她脸上发僵;眼神闪烁;明显地透着心虚;张老舅爷立时心里踏实。

今rì上门来闹;他心中本没有多少底气。

两家既在衙门过了契;那张三姐、张四姐如何都是沈家说了算;本生不得与无资格过问。可法理不外乎人情;他不过是家贫无力为孙女置办嫁妆方将孙女送外甥家做养女;又不是卖为婢子;怎就过问不得?

他没底气的缘故;是不确定两个孙女到底还在不在沈宅。

要是还在沈宅;他闹上这么一出;就成了笑话;怕也要惹恼了这个胞姐;只有确实如传言所说惹恼了张老安人;让张老安人送外头去;这文章方能做的。

那两个孙女;一个温柔腼腆;一个活泼机灵;这几年都奉承得老安人好好的;哪里就会突然恼了?连张家人都瞒着;可见其中有不妥当地方。

不管哪里不妥当;只要张老安人忌惮;张家以后就有了指望。否则瞧这母子两个越来越面酸心狠;哪里还理会张家人死活。

张老舅爷板着脸;看着张老安人;催促道:“姐姐快收了庄票;打发人叫三姐、四姐”

张老安人已收了恼意;露出几分无奈:“三姐、四姐错了规矩;我送她们姊妹去庄子里学规矩去了这才去了两rì;折腾个甚来?等过些rì子规矩学好了;我自会打发人去接回来”

张老舅爷冷哼道:“我好好俩孙女被姐姐接进来教导;倒教出两个不懂规矩的?那姐姐说说看;她们姊妹到底错了什么规矩;使得姐姐下了狠心管教?”

张老安人只觉得脑子里“嗡嗡”;面上难掩怒意。

这两rì她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肠子都要悔青。她待张家姊妹如亲孙女般疼爱;这两个却要祸害死沈家。为了她们姊妹;闹得儿子出妾;宝贝大孙子也挨了打骂;至亲骨肉之间生嫌隙。

也就是郑氏出手快;换成是张老安人知晓;也不会再容张家姊妹在家里。

想着不是儿子起了sè心;而是张家姊妹摸过去勾引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