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 (第1/4页)

徐氏昨晚吩咐过;叫他们不必早起过去请安;等用了早饭再过去。

沈瑞约莫着时间差不多;不敢让沈珏再睡;唤他起来梳洗。

食盒送来;冬喜带人摆好;兄弟两个落座。

顾及到他们都是南方长大;这粥品小食还是以南边口味为主;不过加了两碟nǎi油小花卷。婴儿拳头大;看着暄暄软软。

就是沈珏这样吃不惯面食的;也觉得这点心味道好;两人倒是吃了个于净。

用完早饭;两人便出了院子;便见沈琴、沈宝站在隔壁院子门口。

沈家七子入住客院;分住在沈宅主宅前头东西跨院。

其中西跨院两处;都是小小三合院;不过七八间屋子;挨着二老爷家;沈瑞、沈琴等四个年纪小的;两人一处;分别住了;东跨院则是小小的两进院;房舍也多些;沈全、沈珠、沈琳三人合住;还有一个锁着的角门;可以直接通到外头。

见沈瑞、沈珏出来;沈琴、沈宝便走过来。

“两位哥哥是等瑞二哥与我?”沈珏好奇道。

沈琴“嘿嘿”笑道:“也不知全三哥、珠九哥他们去了上房没有;我同宝哥怕去早了;扰了大伯与伯娘;又担心去晚了不恭敬;便想着等你们出来一道过去。”

沈珏摆摆手道:“用的着这般小心;沧大叔与大婶子又不是那等爱挑理的。”

话虽这样说着;众人也没敢再耽搁;结伴往后院上房去了。

沈全、沈珠等人并不在;大老爷也不在。

徐氏招呼大家坐了;问了几句起居可还适应;饮食可还对胃口之类的;云云。

众人都起身答了;徐氏点点头道:“莫要外道;有什么不合心处;不管与伯娘开口。”又道:“你们虽多有兄弟长辈在京;可也不必着急出去;你们在京的几位族兄听说你们要来;早使人打听着;今rì上午都会过来。”

沈珏闻言;立时带了欢喜。

沈瑞则是不免犹豫;天地君亲师;他既到京城;就当先去拜会王家。今rì腊月二十九;登门还情有可原;明天可就是除夕年夜;实不好登门。

年后的话;又隔的太久;有失恭敬。

“你们三位哥哥方才已经来了;随大老爷去了前院书房;你们几个也去。”徐氏与众人说完话;便叫了一个婢子;引他们去书房;又道:“瑞哥先留一步。”

待沈珏、沈琴等人出去;徐氏对沈瑞道:“你写个帖子;一会儿伯娘安排人送到王侍郎宅;等你见了族兄们;再去拜会也不算迟。王侍郎家宅邸就在保太坊;离咱们家并不远;只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步行;两盏茶的功夫也到了。”

这正解了沈瑞为难;沈瑞道:“谢谢伯娘。”

徐氏也没放他回去;早已吩咐婢子预备了笔墨上来。

沈瑞提起笔;稍作思量;便提笔写了两行字;最后署名:“不肖弟子瑞顿首拜”。

“瑞哥真是一手好字。”徐氏在旁;笑着赞道。

沈瑞忙道:“不过不丢丑罢了;不敢当伯娘夸赞。”

徐氏叹气道:“伯娘也不知到底是对是错;王伯安确实有大才不假;可因其父缘故多为朝中诸公压制;留在京城恐难有所建树。去了地方想要再回转也是不易。除非朝中有甚大变动;否则王伯安另辟蹊径;否则怕是宏图难展。”

沈瑞听了这繁华;心中诧异。

倒不是为王守仁境遇;而是徐氏对朝局时事的了然于胸;还有这颇有前瞻xìng的预言。

王守仁后来宦海沉浮;还真是另辟蹊径;以文官充武事;又赶上宁王造反;得以树定国安邦之功

不过想想徐氏出身;又久居京城;是沈家当家主母;有点眼力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听这话的意思;王守仁能收自己为弟子;还有二房渊源在里头。

“伯娘;老师收侄儿为弟子;可是伯娘请托了先生?”沈瑞问道。

徐氏摇头道:“不是我;是你大伯。王侍郎与你大伯是好友;是你大伯听说王伯安避居松江禅院;托了王侍郎;想要王伯安教导你一二。当时并未提及拜师收学生上。王伯安后来能收你做学生;还是因看重你资质的缘故。”

沈瑞一愣;讪讪道:“侄儿以为是六族兄……”

徐氏点点头道:“理哥确实也托了王伯安;只是王家小子惫懒;若不是王侍郎压着;怕也不耐心仔细教你。”

那岂不是说;三年前二房就开始关注他;只是不知因何缘故;没有露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