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 (第1/4页)

乔老太太白了儿子一眼;没有接那个话茬。

乔大老爷自己品级就不高;能给庶出侄女寻什么妥当亲事?除了鳏夫续弦;就身体有残不好说人家的亲事。

他不疼侄女;乔三老爷却是个疼女儿的。

乔三老爷将儿子留京;带了该说亲的女儿去任上;就是表明不愿让兄长插手儿女亲事。

乔老太太想到这里;只觉得心里发苦;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自家家道中落;偏生儿子们还不能齐心。就算沈沧两口子不给她这姨母脸面;为了儿孙以后前程;她也不能远了那边……

沈洲的家书;与乔家家书差不多同时到京。

虽说沈沧不是那等小肚鸡肠的人;可看了二老爷的来信;还是不由皱眉。

沈琰;沈清之子;邵氏子之孙;邵氏曾孙;今科乡试中举;被乔三老爷择为庶长女之婿。

去年徐氏从松江回来;曾对丈夫提过沈琰兄弟。虽说徐氏没有亲自见沈琰兄弟;可能得宗房大老爷看重并说情;这兄弟两也有可取的地方。

当年邵氏虽作恶;可沈琰兄弟到底留着沈家的血;宗房大老爷有心说和;也并不令人意外。

只是有二房老太爷当年遗命在;二房不点头让沈琰一支归宗;其他房头也没资格多说。

要是沈珞依在;沈琰兄弟人品无暇的话;以庶支归宗;对于嫡支也无妨碍;如今嫡支小一辈;两个是别房头过来的嗣子;一个襁褓中又体弱;就不宜再多事端。否则的话;等到老一辈过去;说不得又起纷争。

即便无心让沈琰兄弟归宗;沈沧也做不到去伸手打压;不过是两下里不相于罢了。

可偏生沈琰过了乡试;又成了乔家女婿;即便今年没有进京;也总要进京应试。

沈沧不由有些恼;并非恼乔家。两家即便是亲戚;可到底是两家人;没有乔家人择女婿还要沈家人点头的道理;他恼的是二老爷;既然这门冇亲事乔三老爷问了二老爷;有顾及沈家之意;二老爷就不该点头。

如此一来;倒像是沈家认可了乔三老爷所为;以后说不得要眼见心烦。

大老爷心里烦闷;就回了后院;将二老爷的家书给了徐氏。

徐氏看了家书;也是摇头:“二叔向来心肠软;怕是生了不忍之心。”

乔三老爷既然打听到两家恩怨;又主动问二老爷;那就是将这门亲事的选择权交给了沈家。要是二老爷反对;乔三老爷绝对不会接这门亲;否则就是与沈家二房生嫌隙了。

二老爷要是明白人;就不该点头;给自家找麻烦。

毕竟乔家是几位老爷的姨母家;母族长辈在京的只有这一家;平素里是避不开的。

二老爷点头的同时;也是变相地对沈琰兄弟的接纳。

要是沈琰兄弟以后借着这门亲戚关系;顺杆儿爬;膈应的还是这边。

不过这都是小事;除非沈琰有惊天之才;否则别说中了举人;即便现下进士及第也有得熬;还没资格让大老爷与徐氏忌惮。

见微知著;大老爷与徐氏担心的;根本不是沈琰兄弟;而是二老爷的xìng情

“哎;我也不知点头让他外放是对是错…原以为他能主动要求出京;就是懂事了;没想到处事还是这般优柔寡断;这点小事都应对不好……”大老爷叹气道。

即便大老爷与二老爷兄弟年纪只差五岁;可长兄如父;大老爷对于这个弟弟即便多有不满;可到底还是牵挂。

徐氏知晓丈夫心忧;劝慰道:“二叔是辅官;又有老爷在京;出不了什么篓子。真要是官场上的事;不是还有老爷给寻的两个师爷在……”

大老爷道:“现下人都过去;后悔也晚了;且看看吧;要是还这样不争气;三年后就想法调他回来……就算在京里混年岁;只要安安生生的;也能少叫人cāo心……”

之前对弟弟抱了多少期望;眼下大老爷就生出多少失望。

想着沈瑞、沈珏的年纪;再想想襁褓中的四哥;大老爷叹气道:“是我奢望了;老二已经四十望五的年岁;我还指望他改了xìng子;不是白rì做梦是什么

几rì匆匆而过;转眼到了十一月三十;次rì就是沈杨两家文定的rì子。

沈氏族人;乔、何等几家姻亲都收了帖子;也给了回复;明rì会过来吃酒

杨慎这里;在两家亲事尘埃落定后;也终于回复了正常;不在yīn阳怪气地对沈瑞;倒是比之前还要亲近几分。

要说毛迟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