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说来也巧;现在这位顺天府尹张宪与大兴县令虽无私交;却都是寒门出身;且有同乡之谊。

自二月末大兴县试完了;大兴县令“徇私媚上”的流言出来;张宪就传了大兴县令。毕竟是他治下;要是真的闹出乱子来;他这个上官少不得也要背个失察之责。

不过要说沈家会为“县试”走关系;张宪也不信。

大兴县令取中沈瑞;确实有几分私心在;可到底也是因沈瑞的才气在。

因此;在应对上官的诘问时;大兴县令也很有底气;当场将沈瑞所做的时文默了两篇。

张京尹看了这文章;虽觉得沈瑞当得起这个“案首”;可心中还是觉得大兴县令行事鲁莽;要是点了第二;哪里会生出这些是非?虽无凭无据;可酸儒们叫起真来也叫人厌烦。

如今虽看似没甚妨碍;可等到什么时候被朝中哪个捡起来说事;沈家树大根深;未必会如何;大兴县令却是跑不掉的。

等到府试时;第一场人头涌动;分辨不出谁是谁。

等到第二场、第三场“提堂”时;总共就十个考生;京尹大人就关注这些

沈瑞因是奔着名次来的;在第一场时就没有隐藏实力;不仅文章做的顺畅;且交卷的时间也早;是头一个交卷的。

卷面于净;文字秀丽;时文言之有物;并非是那种夸夸其谈的堆砌辞藻;京尹大人先入为主也好;还是觉得这卷确实当得第一也罢;反正头一场后;沈瑞之名就排在红榜第一位。

当时成绩出来;除了糊名;京尹晓得第一是沈瑞时;也曾犹豫过;想着是不是将他压到第二;不过犹豫过后还是没有动。

衙门里虽都是他的属下;可府试毕竟不是小事;多少人盯着。他这里变动名次;落在旁人眼中;心中无鬼也有鬼了;还要得罪人。

如今这案首一圈;能保全大兴县令;也能为卖沈家一个好;何乐而不为?

顺天府尹可不是好当的;不是性子圆润的人做不稳这个位置;张宪从弘治十年做到十四年;去年“京察”没有升迁;并非是成绩不好;而是资历没到。

既有机会卖沈家一个好;而沈家这个嗣子确实是个有墨水的;卖个人情不过是举手之事。区区府试“案首”;又不是解元状元;一年一个;也不是金贵的头衔。

第二场下来;沈瑞依旧是红榜第一。

等到四月二十一;顺天府府试放榜;沈瑞就将“案首”收入囊中。

府衙报喜的队伍上门时;沈瑞提着的心才放下。两辈子算下来;都没有这两个月这么刻苦;这种强迫症似的读书;让他也有些生厌;他不知自己能坚持多久。

可是为了对压下县试“案首”的风波;他只能使劲。

如今有了这个府试案首;总算将前面的是非了了;至于院试时的排名;即便再低;对比他的年纪;都够看了。

徐氏与大老爷这里;也都松了一口气。

看着沈瑞这般刻苦读书;他们夫妻两个也不放心。只因沈瑞性子好强;又是个有主意的;夫妻两个都不好拦着。

如今府试过去;成绩令人欣喜;夫妻两个便不约而同地与沈瑞聊起读书与养生的关系来。

沈瑞这一根筋绷了两个月;真是身心俱疲;晓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道;便痛快地听了徐氏与大老爷的劝;调整自己的读书时间。

见沈瑞没回春山书院;何泰之不于了。

他去年过了府试;止步院试;今年还在犹豫是否参加院试。

自打府试放榜;他就等着沈瑞来书院。按照沈瑞现下成绩;再回书院就是丙班;正好是何泰之同窗。

不想等了几日都不见沈瑞动静;等到五月初一假期;何泰之就冲到沈家来

何泰之先去见了徐氏;随后与沈瑞到前院书房说话。

何泰之直接问道:“瑞表哥怎么还不去书院?叫人等的着急?”

“我怕麻烦;上回请假就直接请到六月底……”沈瑞道。

何泰之道:“在家里未必有在书院里好……去年我就同瑞表哥似的;也是连着请了几个月假;想着一口气过了院试再回书院;结果闭门造车;文章越做越死;整理日看书脑子也成了浆糊一团。院试到底不比府、县试;几千考生入场;考题也由学政大人出题;并不让乡试什么。瑞表哥这里虽无落第之忧;可名次也至关重要呢……”说到最后;口气中带了沉重。

春山书院虽是名扬京城;里面的学生也争气;可院试毕竟是科举之路上第一个关卡;也不是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