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沈瑞对于仕途有自己的规划;无心结党或是打上某党的印记。

“有个三元;的名头在;岁时之时肯定被人盯着;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齐外头又有什么话?若是过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学的话;又未免显得狂妄;多半还是要去那边。”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闻言;眉头挤成一团:“那以后怎么办?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顺天府官学?我不想离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乡”是官场必不可少的人脉之一。同顺天府官学相比;荟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书院同窗质量更高。如此看来;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这不是小事;且听听姨父怎么说

何泰之虽有了功名;可与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爷与徐氏会将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决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护;又得小徐氏溺爱;即便穿着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这一点;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我早点使劲读书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头;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处;也就不用这样难定夺……”

皇城;清宁宫正殿。

寿哥看着手中的纸卷;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试‘案首;;没白让孤在父皇面前赞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这倒是意外之喜……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难测(三)

同沈家与何家两家的欢天喜地相比;乔家的气氛则阴郁得怕人。<冰火#中文

乔老太太面上恍惚;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真的没有;一个也没中?别是看错了吧?你五哥的先生不是说他火候十足了么?当年府试时可是考了第十五名”

乔永善满脸愧疚;站在一旁;低声道:“确实榜上无名;许是五哥一时没考好;孙儿这里也不争气;让老太太失望了。”

乔家毕竟是仕宦人家;翰墨之族。老爷辈的不用说;好歹出来一个二甲进士;第三代却只有长房幼子乔永德、三房长子乔永善两个读书种子。

乔老太太当成眼珠子似的盯着;掏了大钱为两个孙子延请名师;前年堂兄弟两个下场;双双过了府试;卡在院试上。当时兄弟两个才十四岁;十四岁的童生也算体面;没想到过了两年;依旧是双双落第。

寻常人家;十六岁卡在院试这里并不算什么。院试三年两考;努力学习几年;再考也不算晚。

乔家原本也不着急;可谁让沈家过继来个沈瑞。

自打二月里沈瑞中了县试“案”;乔永德就来了狠劲;摩拳擦掌;不甘人后。连带着乔永善也被堂兄带的紧张起来;正经苦读了几个月。两兄弟的老师都对弟子褒赞不已;只说乔永德火候够了;乔永善要看运气。

今日院试放榜;乔永善因老师的话本有些惴惴;却被意气风的堂兄拉着去看榜。

没想到不仅他自己榜上无名;乔永德也名落孙山。乔永德看完榜单就寒了脸;立时甩了袖子气鼓鼓地走了。

乔永善追不上;晓得家中长辈在等消息;就含羞带愧地回到禀告。

乔老太太还在叹气;旁边站着的乔大太太已是带了急色:“五哥可说去哪里了?”

“没说;不过两个长随都跟着。”乔永善道。

乔大太太虽担心幼子;可也晓得怪不得侄子头上。知子莫若母;幼子被老太太打小溺爱;最是任性;就算是兄长们说话也不会听;何况是堂弟。

乔老太太长吁了口气;道:“有长随跟着就好。五哥辛苦了半年却是这么个结果;孩子心里憋屈呢。”

乔永善耷拉着脑袋;从老太太房里出来;心里极不好受。

他也苦读了半年;今日亦是落榜;可父母不在跟前;祖母、伯娘只会顾着堂兄;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

他却是不知道;对于他的落第;乔老太太与乔大太太是隐隐地松了一口气

乔永德生性好强;比不过表弟心里会难过;要是被堂弟过去会更不痛快。倒不是她们不希望乔永善有功名;而是希望他晚一些;别了乔永德去。

乔老太太是因偏心的缘故;五孙子打落地养在身边;自然是更看重些;乔大太太则是不希望三房压过长房去。

乔大老爷与乔三老爷如今都在仕途;乔大老爷是工部挂闲差;估计难再进一步;毕竟是恩荫补的官;不是正途官;三老爷那里却是不同;二甲进士出身;又在南直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