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

沈瑞皱眉道:“可为了迎合世道;生生地将好好的脚弄的残疾了;从此‘不良于行;真的是好事?”

徐氏闻言;却是一愣;道:“怎么就是残疾了?”

沈瑞的身份压根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缠足;所有的了解都是后世看过的资料。想着那四根脚趾头折在脚心中;只留下一个大脚趾的“三寸金莲”;沈瑞只觉得恶心。

“二婶走路不是扶着人么?今日恬姐也扶着?”沈瑞道。

徐氏笑道:“恬姐这是因长身体的时候;脚下遭罪呢;才一时走不稳……等年岁大些;骨头长成了就好了;玉姐也缠足;也没见老扶人……”

至于乔氏那个风摆杨柳似的美人灯做派;徐氏不好在晚辈面前点评;就略过不提。

徐氏虽豁达;可也不愿意与沈瑞继续探讨缠足的话题;就岔开话去……

紫禁城;乾清宫。

听闻寿哥今日又从皇后宫气呼呼地出来;弘治皇帝不由抚额。

自己是不是错了?

第二百六十九章 有心无力(一)

回到九如居;沈瑞还有些闷闷的。

听徐氏的意思;缠足并不是让脚骨致残。平素里看她与三太太行走之间;也确实没有不便之处。至于玉姐;不知私下里如何;在沈瑞面前也没有扶人走路的习惯。

想想杨恬;要不是羞臊了跑步也不会去扶养娘。

这缠足真不碍行走?

沈瑞总觉得雾里看花似的;之所以念念不忘此事;一是觉得杨恬小姑娘没必要吃这个苦头;而是怕以后看到一双惊悚的“金莲”。看明清话本;都将“金莲”做为性器;助闺房之乐;后世之人只能理解不能。

可徐氏说的清楚;世情如此;除了寒门百姓人家之外;仕宦人家女眷都缠足。

世人眼中;“小脚是娘;大脚是婢”。谁家有放脚的女孩儿;以后说亲时会被挑剔;成亲后会被嫌弃;不管是婆家人还是外人。

沈瑞即便看不惯;也没法同整个社会制度抗衡;写了二十张大字;将纷乱的心情平复一二;决定以后对杨恬与玉姐更好些。大明朝闺秀的成长历程;委实太不容易。

转眼;到了六月二十八日。

沈瑞早早起了;换上儒服儒巾;足上穿着官靴;一副新秀才装扮。今日学政在衙门为新秀才设宴饮酒;行簪花礼;拜孔子。今年的新秀才;过了今天;才正式成为孔子门生。

刚摆上早饭;何泰之便来了。

看着饭桌上摆着的包子与牛舌饼;还有沈瑞跟前的豆花;何泰之不客气地要了一碗豆花;也跟着吃起来。

沈瑞笑道:“不会是为了等着中午吃席;空着肚子来吧?”

何泰之打了个哈欠:“昨晚翻来覆去四更天才睡;早起就没胃口;胡乱吃了两口粥……”

何泰之如今正是抽条的时候;分量大增。沈瑞见状;少不得叫人去厨房又取了两盘点心。

用完早饭;两人去了主院。

大老爷还没有去衙门;见两个新秀才过来;少不得又鼓励两句。

徐氏则是预备了两个荷包;一人给了一个;道:“簪花宴后;说不得还有私下应酬。身为地主;勿要吝惜银钱。只是不许去肮脏地界;茶馆酒楼也要去挑于净人家;如今在夏日里;外食可要仔细;莫要坏了肠胃……”

何泰之摆手道:“姨母给瑞表哥准备一份就行;我娘给我带银子了……”

徐氏笑道:“你娘是你娘的;姨母是姨母的;几个零花钱姨母还给不得?

何泰之这才双手接过。

徐氏道:“对了;你父亲给你起了字没有?”

何泰之道:“起了;字仲安;。”

沈瑞在旁听了;觉得何泰之的字起的不错;通俗易懂;还点名了排行。

徐氏点点头道:“往后不是孩子了;往来交际也要多几分稳重。”

何泰之恭敬听了;徐氏吩咐沈瑞道:“今日人多;你多看顾你表弟一些。

沈瑞应了;带何泰之沈宅出来。

何泰之没有骑马;而是乘马车来的;沈瑞就直接同乘。

到了官署就近;马路上行走已经是年纪不等的新秀才。还有不少看热闹的百姓;道路局促起来。两人就下了车;打发车夫随从们回去。

似乎人人脸上都带了欢喜;沈瑞的心情也飞扬了几分。

从弘治十年至今;已经将五年;收获的喜悦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