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张鹤龄应了一声;却不肯马上就走;而是上前几步;拉了靠枕旁的一块毛毯;盖在弘治身上。

弘治睁开眼;就见小舅子满眼满脸关切;心中微暖;神色也缓和下来;道:“朕没事;大郎且去……”

张鹤龄这才退了出来;往皇后宫去了。

张家兄弟有入禁宫的腰牌;早年常常混迹宫中;等到长大成亲后;到底多了避讳;就不像早年那样便宜了。

不过金夫人如今在内廷养老;每隔旬月;张家兄弟还是要往宫中请安……

东宫;寿哥满脸通红;只觉得肺都要气炸了。

“老师;他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向世人昭告孤是不学无术之徒么?”寿哥咬牙切齿道。

换做是旁的老师值讲;寿哥会将闷气都憋在心里;今日赶巧值讲的是左春坊大学士杨廷和;他就忍不住开口抱怨起来。

杨廷和脸色也不好看。

他既是东宫属官;又是太子的老师之一;寿宁侯在朝堂上一个劝太子读书的折子;不仅打了东宫的脸;他们东宫讲师也都没落下。

东宫弘治十一年出阁读书;多少翰林学士值讲;哪个不是全心全力、兢兢业业?

东宫年少贪玩;众人早就看的真切;也为此着急心焦;在御前提了不是一回两回;可皇上疼爱东宫;不忍约束;老师们又有什么办法?

天地君亲师;君排在师前;储君亦是君。

杨廷和脾气温煦;鲜少有这样七情上脸的时候;寿哥见了;心下称奇;倒是生出几分同仇敌忾之心;恨恨道:“不过是故意打孤的脸;替孙家那两个小子报仇竟然还打着为孤好的旗号;真是可恶”

第三百四十五章 添油炽薪(五)

虽说杨廷和有着读书人的通病;打心里瞧不起张氏兄弟这样因裙带关系起家的外戚;不过眼见寿哥盛怒之中;他并不想火上浇油。

东宫身世之谜这几年本就传的云山雾罩;就是为了杜绝有心人的质疑;东宫与张家关系也不宜继续恶化。

“寿宁侯是殿下长辈;上这样的折子并不逾越……倒是殿下;近日出宫的次数太多;要不然也不会授人以柄。再有几日;就是殿下千秋。殿下正好可以趁着这几日功夫;抄写几本《孝经》出来;敬奉长辈……”杨廷和神色恢复平静;想了想道。

寿哥闻言;眼睛一亮道:“多谢先生提点。孤心里还在担心;父皇会因此禁我出宫……”

等《孝经》递上了;父皇也舍不得禁他的足了吧?

杨廷和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上向来疼爱殿下;即便有所约束;也是心忧殿下。”

寿哥皱眉道:“孤倒是不怕父皇管教;只是不愿……那边插手孤的事……

虽说眼前只有师生相对;并无旁人;不过杨廷和的心也颤了颤。

眼见东宫对中宫嫌隙已深;他的心跟着悬了起来。

谁都知晓帝后情深;当今虽只有东宫一子;可宫里没就藩的小皇弟却不是一个两个。

人心险恶;张氏兄弟出入宫廷不禁;又居锦衣卫高位;已经不是当年小小乡绅之子。要是东宫真的与之撕破脸;那就是将自身置于险境。

“殿下;能否听臣一言?”杨廷和神色肃穆;压低了音量道。

寿哥似也察觉自己失言;讪讪道:“老师是想要提醒孤‘子以母贵;么?孤心里也明白;只是多有不平。”

杨廷和道:“世人愚昧;以讹传讹的多。殿下是中宫正出;为开国最尊贵嫡长皇子;正位太子之位也是天命所归;反之;若是殿下母不祥;容易为人攻讦”

寿哥眉毛拧成一团;冷着小脸道:“难道孤不是中宫所出;就当不得太子位?”

寿哥早慧;蔚悼王落地时;寿哥已经开始记事;想着那时坤宁宫里上下雀跃情景;还有皇后与金夫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心中就发寒。要不是蔚悼王幼殇;这宫里有没有他的立足之地都不好说。

虽说过后皇后与金夫人依旧待他亲近;这中间那些日子他却始终没有忘;早就在心里存疑。

杨廷和道:“殿下;这皇家血统不容混淆;既是母不详那谁能保证父祥?小人作祟;无风都能三尺浪;真要引得殿下心乱才是如了他们的意

“大胆”寿哥瞪眼;大怒道。

去年杨廷和虽隐晦地提点过寿哥对中宫的态度;却没有说的这样直白。

话已经说到这里;杨廷和就没什么好遮掩的;直言道:“京中是流传着关于殿下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