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 (第1/4页)

玉姐儿也在;正在与徐氏商量一份礼单。听着上面都是些吃食补品之类的物件;沈瑞问道:“这是要送给那边二族兄的?”

徐氏点点头道:“听大管家说;哥儿不耐北边气候。宗房老宅那边没有正经主事人;他来的又仓促;怕吃穿用度也无人预备;再加上些清肺止咳的药材;是我们当长辈的一点心意。也是今儿才想起这个来;要不本当你上午过去时就带了也便宜。”

沈瑞犹豫了一下;道:“准备也就准备了;只是照儿子说;还是晚几日送去为好。”

徐氏皱眉道:“可是沈今日待你不客气?”

她归省过;在宗房住了几日;自是认识沈。她本以为沈性子圆滑;即是带了“不情之请”上京;也不会真的让宗房与二房撕破脸;即便提请;也会婉转些。

可见沈瑞反应;显然不是这回事。

眼见屋子里气氛沉重;嗣母与嗣兄脸色都不好;玉姐儿有些坐不住;站起身小声道:“母亲;要不您同二哥说话;女儿先下去?”

徐氏摇摇头道:“不用;也听听吧……毛家虽不是仕宦人家;可也不算寒门小户;以后也少不得亲戚往来……”

玉姐儿面色微红;这才低着头又坐下。

沈瑞道:“宗房对珏哥儿之殇怨愤颇深;沈话里话外多有怪罪母亲与老爷之意……母亲与老爷固然宽厚;有些事还是当摆在明处。珏哥儿病殇之事;因果颇多;这边长辈固然有看顾的不周到之处;宗房也不是全无错处……”

徐氏意兴阑珊道:“人都没了;还计较这个有甚么意思?”

沈瑞道:“不是儿子爱计较;实是不愿两房嫌隙更深。人都爱推卸责任;要是母亲与老爷因愧疚将错处都归罪到自己身上;一来二去的怕是宗房大老爷与两位族兄也理所当然这样认为了……如此一来;两房只能渐行渐远;嫌隙日深;就是珏哥儿地下有知;定也不希望如此……”

第三百九十章 归去来兮(三)

虽说沈瑛如今所在不过是闲职;可今日毕竟是开印第一日;还是在衙门里忙碌了半日;直到天色将暮才踏进家门。

瑛大奶奶亲自服侍丈夫去了官服官帽;换了家常衣裳;道:“相公;今儿宗房二叔打发人过来;听着那意思;像是有急事见相公。”

沈瑛转过身:“哥儿来京了?”

瑛大奶奶点头道:“听来人回禀是昨日到京;当是有什么要紧事;否则也不会这个时候出门;中间可还隔着大年下……”

沈瑛也想到此处;连晚饭也顾不得用了;立时打发人去请沈。

虽说如今他人在京城;可父母现下可还在松江;如何能不担心那边有变?

宗房老宅是当年沈学士传下的祖宅;五房老宅则是小沈学士传下的;两家虽没有毗邻而居;也是在一个坊同个胡同里;即便是日落后往来也不用担心宵

瑛大奶奶心疼丈夫;见他连晚饭都顾不上用;道:“要不妾身直接叫人将晚饭摆在客厅去?”

沈瑛点点头;又道:“将三哥也叫上;他也不算小了;诸事都听得……”

瑛大奶奶应了;打发小婢去沈全处传话。

沈瑛比沈年齿长几岁;如今又是官身;此时却也不端架子;先往前院客厅待客去了。

等沈瑛到了前头客厅;沈全也得了传话;匆匆到了。

沈打发管事过来;就是沈全出面见的;他自然晓得沈进京之事。他还多探问了两句;连沈是随着尚书府大管家李实同行之事也晓得;不免就想到沈珏之殇去;心存忧虑。

眼见下了长兄;沈全便道:“大哥;不会是族长大伯让二哥进京来兴师问罪吧?”

沈瑛本没想到此处;不由疑惑:“难道不是松江那边有事?”

“松江有事;爹娘早就打发人送消息来了……”沈全道。

沈瑛拍了拍额头;道:“是我关心则乱……不过三弟怎么这么说;可是今日来人言语中露了什么?”

沈全点头道:“我算了算时间;那边出发日子就是珏哥儿殇信回去时;两下里怕是有关联;就多问了那管事两句。原来二哥不是一个人北上;而是随着尚书府大管家同行;一起进的京……”

“大伯、大伯娘派了李大管家南下?”沈瑛有些意外;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谁让二房能离京的人只剩下沈瑞一个;可有沈珏的前车之鉴在;二房长辈又怎么敢让沈瑞受千里奔波之苦。

沈瑛心里顿时沉甸甸;面上也带了忧色:“人如浮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