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 (第1/4页)

萧敬禀最后两件事时;弘治皇帝的脸色就又转为难看。他看着两份折子;皱眉道:“同样是有疾;沈沧不恋权柄;请辞尚书一职;刘大夏却是只肯交出兵部大印;告假治疾……”

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归寿(四)250加更

这是先看了沈沧的折子次看刘大夏的折子;有前者对比;自是显得后者恋权不放。毕竟后者今年将七十;比沈沧大了十几岁。连沈沧都因担心自己有疾之身耽搁刑部公务;要让贤后人;这刘大夏怎么就舍不得致仕?

可是;要是刘大夏的折子在头里;先看刘大夏的折子次看沈沧的折子;会不会认为沈沧懈怠公务?只因小疾就要挂冠而去;缺少忠君爱国、鞠躬尽瘁之

这会儿功夫;年轻内官已经在心里打了个转儿。

内阁都有票拟;这两份折子都是不允。对于沈沧折子的意见是给假养病、免朝;公务由左侍郎暂代;刘大夏折子的票拟;也是差不多。

弘治皇帝虽对刘大夏有所不满;不过却无意驳回内阁拟好的折子。不过想到沈沧年纪;他不由皱眉道:“沈沧身体这样不支了么?”

沈沧虽比他年长二十来岁;不过在京堂中实不算大。就算一时生病;也没有就此辞官的道理;除非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弘治皇帝联想到己身;心情就格外复杂。

萧敬躬身道:“这个老奴倒是知晓些;沈尚书本就有些病弱;三月里又病了一场……”

“到底是朝廷重臣;即是告疾;岂可不闻不问?传话到太医院;命院判安排太医往沈家、刘家;为两位爱卿问疾……”弘治皇帝将折子撂下;吩咐旁边内官道。

“奴婢遵旨。”那内官应声去了。

弘治皇帝这才留意萧敬身后跟在的年轻内官;看着他面善;对萧敬道:“这两个月倒是常见他跟着你;是你新收的徒弟不成?看着倒是个于净齐整的孩子。”

萧敬一脸与有荣焉;道:“陛下真是目光如炬;这正是奴婢新收的弟子;如今是司礼监几品内官……不过倒不是奴婢徇私;实是这孩子好学争气;凭着自己的能耐当上中官……”

弘治皇帝听了;倒是有些讶然;又打量了那年轻内官几眼。不过弱冠年纪;可身上服侍;是带了品级的中官:“倒是难得见你这老货这样夸人;可见真是好的;只是朕怎觉得有些面善?”

萧敬笑道:“可不是面善么?当年这孩子小时;奴婢还在陛下身边服侍;他常跟在何穆后头……”

赵忠是前任司礼监太监;早些年病故。

听萧敬这样说;弘治皇帝对于年轻内官就生了几分好奇。能得司礼监前后两任太监看重;可见眼前这人确实是个能于的。

“都有什么长处?”弘治皇帝接着问道。

萧敬道:“勤学;这孩子早年在御马监当差;也是内学堂出来的;功课卓越;曾被几位学士赞过……就是现下;公事之余;也见他手不释卷……内学堂里出来的中官多了;像这孩子一样将功课规矩都学到骨子里的还真没有几个…

弘治皇帝点点头道:“这周身就带了书香气儿;确实与旁人看着不同。”

年轻内官躬身低头;额头已经渗出汗来。

弘治皇帝这边却没有了后续;与萧敬两个又说起别的来。

过了一刻钟;年轻内官才随着萧敬两个从乾清宫退出来。

刚出门;就与坤宁宫的内官碰个正着。

那内官见是萧敬;忙推到一边;毕恭毕敬道:“萧爷爷……”

萧敬眼皮一抬;瞥了眼那内官手中的提盒;淡笑道:“皇后娘娘又给皇爷送汤了?”

那内官躬身道:“是;南京秋贡到了;娘娘亲手做了羹汤……”

萧敬摆摆手;道:“那快送去;莫要凉了……”说罢;踏步而去。

他身后的年轻中官;对那提盒内宫躬了躬身;随着萧敬去了。

司礼监在皇城里;宫城外东北角。

回到司礼监后;萧敬对那年轻中官道:“栖岩;这些日子去了乾清宫几次;都看出些什么了?”

这年轻中官不是旁人;正是曾私下与王守仁“师兄弟”相称的司礼监主薄刘忠。

刘忠想了想;压低了音量道:“皇爷越发清减……皇后娘娘如今的日子怕是不大顺心……”

皇帝面容清减;一眼都能看出来。皇后娘娘宠爱最盛时;曾常驻乾清宫后殿;与皇爷同起同卧;如今却是只能打发中官往御前送羹汤;这待遇可是天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