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在看到杰德的时候,昆汀都有些怀疑眼前这个人是导演么?虽然现代导演更多的是一份工作,可这毕竟是一门艺术创作,因此导演们大多数都有各自的个性,可记得的穿着却很像一般公司的管理者。

“怎么?看到我很吃惊?”杰德也看到了昆汀诧异的眼神,便反问道。

“算是吧。”昆汀点了点头,“你看起来更像是一名商人,而不是一个导演。”

“导演难道不是商人么?将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这也是导演的工作啊。”

“好吧。”昆汀耸耸肩,“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想让我加盟银河电影呢?”

“你需要一个宽松的执导环境,我需要一个能拍优秀电影的导演,我们都能从对方那找到彼此需要的,就是这么简单,”杰德很轻松地回答道。他并不喜欢用大道理去说服别人,因为被大道理说服的人极有可能是最早觉得受骗的人。

昆汀想了一会之后,说道:“好吧,我原本以为会听到多么天花乱坠的消息,但是却只有这么简单一句。不过我不得不说,这一条理由就足以说服我了。谢尔曼先生,很高兴能加盟银河电影。”

“银河电影也很高兴欢迎您这样一位天才级的导演加盟。”

当杰德握着昆汀手的时候,心里才送了一口气。有了一个大牌另类导演加盟之后,自己应该再去找一个大牌主流导演才行。杰德在心里过了一遍名单之后,发现自己得去挖隔壁梦工厂的墙角了。虽然不知道这个人现在有没有落到梦工厂手里,但是如果自己抢先一步的话,那就等于将梦工厂未来的辉煌移植到自己身上了。

当杰德在那胡思乱想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40刚刚起步的大神

在和昆汀塔伦蒂诺签约之后,杰德开始将未来的商业片导演在自己脑海里过一遍。毕竟梦工厂的成功也不仅仅是斯皮尔伯格一个人的原因,大电影公司之所以叫大电影公司还不是因为他们旗下的导演阵容人才济济?虽然现在导演一般不直接和电影公司签订固定雇佣合同,但是大电影公司还是可以利用期权激励或组建卫星制作公司的方法将卖座的大导演招徕至旗下。

杰德想了想,名单上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名字,迈克尔贝。虽然迈克尔贝后期因为过度商业化的制作曾一度被影迷们揶揄成“卖拷贝”,但是这不妨碍人家成为奥斯卡最卖座的导演之一。尤其是现在的迈克尔贝才刚刚从一个广告导演转型成电影导演,正是拉拢的好时机啊。

写下迈克尔贝的名字之后,杰德立刻又想起了吕克贝松这位天才级的导演。和迈克尔贝不同的是,吕克贝松在坚持商业化制作的同时还保留着一颗文艺中年大叔的心,他后世所组建的欧罗巴影业就成了好莱坞最具人文浪漫气质的电影公司。这样一位导演,就算票房没啥收获也一定会为公司带来评论界的褒扬。

这两人是目前一定需要签下的,而另外一个名字则被杰德暂时放在心里,只等他在好莱坞露面就一举拿下。

盘算好名字之后,杰德跟贾非打了个电话,说希望查查迈克尔贝的相关资料,尤其是他有没有和哪家电影公司有固定合约。

此时的迈克尔贝应该还只是一个广告导演,暂时还没进入电影圈。不过贾非传回来的讯息却让杰德有些小小失望,因为迈克尔贝已经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签订了合约,将会在未来十年里为哥伦比亚拍摄十部电影。这种半固定合约的雇佣合同在好莱坞也算常见,一般都是二三线演员或导演会碰到的。这种合约的广告对于公司和个人来说都存在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即双方都有一次机会毁约,可是哥伦比亚给迈克尔贝的合同显然没有这个条款。由于这种商业合同一般都是要在那个名义上的好莱坞市政府备份,所以杰德通过贾非的关系也拿到了合同的备份。

不得不说,被日本人收购了的哥伦比亚还真是如日本人一样的苛刻。表面上看,合同给了迈克尔贝非常不错的票房分成,但是票房分成的门槛却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十年五部电影就意味着迈克尔贝除了跟哥伦比亚合作之外就没有机会与别的公司合作了。而这份近乎将迈克尔贝绑在哥伦比亚战车上的合同却没有提到除票房分成和导演薪酬之外的其他任何收益,甚至连电影的后续收益都没有提供给迈克尔贝。尽管这是一份给新人导演的合同,但条款也太苛刻了。

“贾非,联系下我们的律师楼,看看这份合同有没有漏洞让我们钻。”杰德再度打了电话给贾非,“然后安排一个时间,让我见一下迈克尔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