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我们围着转了一圈,四周全部是石壁,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进出的通道,还是郭家姐妹心细,她们沿着地上的碎骨仔细寻找。

在一堆碎骨之间,看到了两扇被封住的铜门,这铜门上面雕刻些古代的神,有典型的沙漠文化特征,不过这雕刻的神有些奇怪。

脑袋修长,又没有鼻子,双手也十分修长,身上穿的衣服是一体的,头上还顶着个大圆筒。

我让几个考古队的学生一起帮忙把这道铜门打开,没想到他们都胆小,说要是打开铜门后里面出现妖怪怎么办。

我心中顿时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我眨了眨眼睛,不敢确定这些人真的是来考古的。

我也算是长见识了,最后还是李教授出面,让几个学生过来帮忙,不过他们都是一脸的不情愿,这些人娇生惯养的,也怪不了他们。

我们拉开这被封住的铜门后,我丢了一根燃气棒进去,把下面照的通明,只见下面是个竖坑型的墓室,摆放着三具棺材。

这些棺材的装饰十分奇特,就是把一整棵大树在中间刨出一个刚好放下尸体的大坑,然后盖上棺板。

这种形式的埋葬方式估计是沙漠中独有的,就连李教授都瞧不出在什么地方见过,我们只有下到里面才能看出个大概来。

我们沿着往下的石阶,陆续下到底层的墓室,一看周围全部是些精美的壁画,历经数千年还是保持的如此完整,实在是罕见之至。

李教授指着其中的一幅壁画激动的,说∶“这果然是尼雅人的陵墓,这上面画的东西就是尼雅独有的文化特征。”

这些精美的壁画包罗万象,但是我更加想看看棺材里的尸体长啥样,李教授他们一直在观察壁画,这下也没有心思来开棺了。

我只好等待他们,杨子用手指着一副壁画对我,说∶“青哥儿,你瞧这上面画的是啥东西,好生奇怪。”

我朝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那是一副描述祭祀天神的场面,刻画的很逼真,但是那画面上的天神也太奇怪了。

长着一副绿色的脸蛋,眼睛奇大,全身都是绿色的,坐在一个飞行器上,连后面的尾焰火都刻画出来。

郭双一脸不解的说∶“这画上的天神,不像是神仙,倒像是大脑袋细身子的外星人。”

郭双的话一下子让我们全部都愣住了,连李教授也是一样,他走到壁画的前面仔细锻模起来。

别的壁画上画的东西,是这个古墓的主人生前的一些事迹,就是这一副奇特的壁画上画的东西与众不同。

我们通过壁画了解到,这古墓里埋葬的是尼雅人最后的一个王,他因为放弃了原来的故国,死在了这里。

这些壁画就是他生前的一些经历,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就是这副祭祀天神的壁画,让人联想翩翩。

第81章 ,怪尸

考古队中就有学生问∶“这上面画的是不是证实了古代人与外星智能生物的见面,属于第三类接触。”

“啥,外星人,你这学生想象力还挺丰富的,”杨子坐在那棺材板上,笑着说道。

李教授思考了一会,谨慎的说∶“是不是与外星生物接触,不能仅凭这幅壁画就可以证明的,早在几万年前,国外的一些岩画上就出现过类似的画面。”

其实关于这种外星接触事情,我看的书籍也算是比较多的,晋代《拾遗记》中就记载过有一个神秘的国家。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

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

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

他们还掌握着惊人的高效能源,若用于夜间照明,只需“状如粟”的一粒,便能“辉映一堂”。

倘丢于小河溪之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何许人?秦始皇认为:“此神人也”。

那么,这天地间真有神人吗?古往今来,众多的学者对这一记载百思不得其解。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这一记载进行了解释: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

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

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