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当自身处于案件的漩涡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客观的,于是情感慢慢地替代了理性,尤其当真正的塔罗牌凶手落网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变得可信了。其实更主要的是,女大学生心中更相信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客观的分析案件本身。那个死去记者的显灵变得极为荒诞了,但这也是一个反讽,荒诞的走向了正确之路,现实的则因为性与情而陷入迷途。

而那个本来不愿插手此事的魔术师则一直能够保持着自己的客观性,他无疑是作为死去记者的替代品,虽然他无力挽救陷入迷途的年轻女大学生,但他却独自寻求着案件的真相,这种对比并没有任何恶意,却是导演极力要指出的新闻要素,即客观本身,置身于事外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求到事件的真实。

影片的结尾保持了伍迪一贯的出人意料,魔术师虽然得到了真相,但却意外的出车祸而死,而作为女大学生,她之所以能够自救却归功于自己与彼德刚认识时的那个不会水的伎俩,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女大学生向魔术师坦白自己身份的时候,她唯一没有说到这一点,而这个秘密恰恰是女大学生占在客观角度时所保留下来的,所以,救了女大学生的还是一种与被调查者之间的距离。也许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保留的东西,也是导演通过这个故事最想表达的一种观点。

影片结尾,死后的魔术师继续着自己的魔术生涯,即便面对死人的时候,那个案件似乎离他已经远去了,其实这本身也是一个反讽,魔术师保持了自己一贯的作风,他是一个保持着自己原则自己喜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不被利欲所诱惑,不被情感所支配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才最能够接近事件的真相。

影片中女大学生很好看,又有许多情欲的暗示,但主题人物则是这个年老的魔术师。

当然,作为伍迪的作品,这部影片只是很小品的味道,些许地方也不够严谨,但无碍观众对伍迪作品的理解。

韩兮

2007…3…16于通州

《恶灵骑士》:燃烧的头颅

也许由于这几年经由漫画改编的电影过于纷杂了,所以多少有些审美疲劳,尤其是美国的此类影片,总是很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已,故事性总是千篇一律,除了《罪恶之城》之城,很难看到惊喜之作。

看着蛛蜘侠慢慢地成长为男人,看着蝙蝠侠回首自己的过去,还有刚刚探亲回来后的超人,这所有的英雄们都很疲惫似的,说是人性的描写增强了,但总觉得只不过是英雄们在无病呻吟,不做出点姿态来好象就没有人再关注了似的。

说到这部《恶灵骑士》,也是经由漫画改编的,同样的属于个人英雄主义,结尾告诉我们了,他的故事还没有完,可想而知,系列电影的产生也是势在必行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英雄的成长肯定是与众不同的。骑士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死神,只想换来父亲的健康,但由此也必须接受成为恶灵骑士的命运。

于是,骑士丢失了许多东西,比如说爱情什么的,他只能在生命的冒险中寻得一种解脱,于是,这冒险成了骑士的一种麻醉剂,与其说是继承父亲的遗志,莫若说是给自己生命延续的一种强心剂。找个理由活下去吧,这骑士虽然成了大众的偶像,但活得的确有些不得志。

好不容易发现了昔日的恋人,阳光开始灿烂了,但此时小死神偏偏跟父亲作对,于是作为恶灵骑士,必须与小死神决一死战。虽然顶着拯救世界的名义,但却不是他心中所想的,恶灵骑士已经主宰了他的生命。

故事下面发展的情节是所有观众都能预想得到的,一方面以达成拯救世界的光荣使命,(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老死神是这个使命的委派者,于是死神成了幕后的救世主,骑士只不过是个打工仔而已,这多少有违美式英雄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骑士要在这个冲突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修行,能够很好地掌握死神所赋与自己的能力,第三个方面就是要赢得那段爱情。

勿庸置疑,三个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但此时,面对着老死神,骑士开始了一种背叛的行为,死神任意操纵别人生死的行为显然是激怒了骑士,更重要的是,骑士在这个过程中回归到了自我的状态,一个真正自主的人,他能够与死神相抗争了,当然,故事也由此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诸如老死神另一个罪恶的儿子的出世,还有许许多多恶灵的做恶等等,恶灵骑士,这个惩治邪恶的家伙开始了自己的捉鬼之旅。唯一遗憾的是,爱情再一次离他而去,当然,这是他主动放弃的,与以前的背动肯定是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