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1页)

心里愤愤地说。突然,他想起一个人来,于是大声地吩咐:“唤虞世南来!”

言罢,隋炀帝信步走出华屋。举目望去,但见雕栏玉砌,琼阁楼宇。最让人眼亮的,还是那一朵朵、一族族、一丛丛,让人惊为天物的各式各样的花。单是梅花、茱萸、紫藤,已是让人感到美不胜收;更有琼花、芍药,真正让人眼花缭乱。隋炀帝久久地看着这些花,脸上渐渐露出淡淡的笑容。这时候,只见虞世南匆匆赶来,便将自己的诗集递过去,说:

“你读读《春江花月夜》,让朕听听。”

于是,就在这花团锦族之中,虞世南情真意切地朗读着隋炀帝刚刚写成的《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读罢,虞世南激动地望着隋炀帝,说:“此诗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一洗浮荡之言,比陈后主胜之啊!”

虞世南曾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其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其人厚直不阿,钟情诗画,颇有文才。他的长兄虞世基,时为隋朝内史侍郎,整日只知附和邀宠,隐瞒外间起义消息,由此贵宠无比。虞世南却并不因此有半点高兴,只谨慎艰苦,读书写诗,以书法和诗深得隋炀帝喜爱。虞世南对隋炀帝,与其说敬重他是皇上,倒不如说是敬重他的诗。隋炀帝与他相交,引为诗文知己,因此每有好诗,常唤他来欣赏一番。

宇文化及与弟宇文士及,因父宇文述临终前乞求炀帝看顾,隋炀帝授了他们兄弟二人官职,就将他们留在身边。因为于文士及是隋炀帝乘龙快婿,他的哥哥于文化及日受重用。隋炀帝封了他个右屯卫将军之职,因其为人阴狠,在宫中无人敢逆。兄弟俩随时跟在炀帝身边,对诗文虽说并不精通,听虞世南夸赞,也在一旁连连点头说:

“好诗,好诗,实在是好诗!”

隋炀帝听了,满心欢喜,从虞世南手中接过诗本,往前翻了几页,说:

“世南读我的诗,理解深透,我自己听着,也是几分享受,再读读前面这首。”

虞世南听了,忙接过诗本,用他那浑厚的声音,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虞世南读罢大声说:

“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千古名篇,千古名篇也……”他还要说些什么,只见宦官张侍匆匆进来,报告说:

“皇上,太原有消息来报,李渊兵败马邑,部队损失惨重。”

隋炀帝听了,双目紧皱,久久吐出六个字来:

“李渊有什么用?”

虞世南听了,不便作声,只把目光不安地瞅着皇上。半晌,隋炀帝再次开口,说:

“传朕旨意,速带李渊来京!太原军政要务,交高、王两位副留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