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二是他恳请李世民不要对太子管教太苛严,以免物极必反,并预言了太子谋反的事情,又谏言晋王李治为将来的储君,却又提出限制长孙无忌的权利。

这一段话可以说他是煞费苦心的,历史上李承乾谋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李世民苛严的管教之责,也有他本身有了足疾后的心态大变,再加上被一些人的蛊惑,才促成了这一事件。

李承训谏言晋王李治为储君,而没有谏言立李恪为储君,一个是担心李恪会被李世民猜忌,二来那是自己已不在皇帝身边,取决定作用的还是长孙无忌,他说什么也没有用。

“晋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君乎?”

这是长孙无忌劝说李世民的原话。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这位皇帝身边的第一重臣,当然力推他的侄子。

考虑到以上的历史事实,李承训的谏言处处用在关键处,可李承训能信吗?当然不会,但也许当李承乾谋反之时,他会信吧。

最后一件事情,李承训预言了武媚娘的出现,以及她将给帝国带来的转变,请皇帝慎重。

李世民看完这封不知所云的信札,心里说不出的别扭,一团怒火也从心中升腾起来:好你个李承训,朕对你不薄,你却忘恩负义,不辞而别,而留下的这封书简处处对朕的国事、家事指手画脚。

他越想越气,用力把信札撕得粉碎,纷纷扬扬地撒在龙案之下,而后拍案而起,“迪喜,传朕旨意,立刻查封驸马府!”

“父皇且慢!”长乐公主屈膝跪倒,“请父皇息怒,李无名出走,是女儿一力帮衬的!”

“你?”李世民正惊愕间,便听得长乐公主继续侃侃而谈。

“父皇,李无名为人侠义重诺,既然他说了,便一定会做到,那又何必非要把他留在帝都呢?莫非是父皇不信任他吗?就算如此,他已然逃脱,父皇想再捉住他,恐怕是很难的了。与其逼其造反,不如依旧善待他,让他知道陛下的宽宏。这驸马府留下,好好为他维护经营,也是向天下百姓宣召皇帝对他的恩德,即便他要造法,想必也是失道寡助。望父皇三思!”

长乐公主面色平静,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一席话说完,低眉垂目,淡定如初,静候李世民的责罚。

李世民此时已冷静下来,忽而展颜一笑,“这个小子,看来是非要与朕作对了,朕不要杀他,不要逼他,却非要把他捉回来。”

长乐公主暗暗松了口气,心中感叹李承训教她的这番说辞,还真是管用。

…………

李承训带着汝南公主走在秦岭大山中,享受这自由的阳光与空气,再看看身旁美貌绝伦,又高贵典雅的妻子,心中别提多畅快了。

他真的觉得很幸福,老天对他眷顾,让他稀里糊涂地穿越到了唐朝,虽然学到的武功被废有些可惜,但他在江湖上也算有了名头,如今在朝堂上也算是挂上一号。

当然,这些他完全没放在眼里,但却把这几个女人,结结实实地放在了心里。第一位的当然是与他出生入死的无忧,第二个则是为他抛弃公主身份的汝南公主,第三个是那个为她寻死觅活的夏雪儿。还有一个人,他常常会念起,却总是倍感惆怅,便是那个在暗影们总部,与他有过一夜夫妻之缘的毒娘子。

汝南公主初到秦岭,起初感到慌乱惧怕,但很快便被周围新奇的世界吸引了。那原本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奇绝的山峰,飞溅得瀑布,葱茏得绿荫,还有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各种动物。

这一桩桩,一样样尽收眼底的无尽风景,使他很快融入其中,享受其中,丝毫没有觉得苦累。

当然,对于习惯高床暖枕的公主来说,也是李承训的呵护备至,才使得她玩得痛快,睡得舒服的。

每到一处露营的地方,李承训都会用石头,木头搭建一个小房子,在里面铺满柴草,兽皮,以使公主感到安全,温暖。

而且他还为公主特别做了一张“行军床”,整日让那只先一步回到秦岭的大黑猩猩金刚背负着。

公主虽然离开了皇宫,却依然享受着公主的待遇,她是李承训心中的公主。

不过,李承训也并没有忘记无忧和夏雪儿,他心里始终在记挂着着他们,担心这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走神。

每到这个时候,汝南公主便会如小鸟依人般的趴在他的膝上,静静地陪着他……

(第二卷终)欢迎加群:199155227

第一章 大漠风云往事

说唐史便不得不提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