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这摆明了是耶律家仗着自己的势利要以大欺小,可李承训还真不能说什么,“胜者为王,弱肉强食”是草原生存法则,他必须要遵守,这便是世道。

“以耶律家的势利,掌握大青山是锦上添花,失去大青山也无所谓,但对于我们这些草原lang子来说,却是命之根本,若是耶律家肯行此方便,杨有道一定铭记在心。”

但凡稍有些头脑的人,都不会选择得这塞外首屈一指的豪强势利,罪北商耶律家。因此,李承训不得不按捺住心中怒火,保持面上的平静道。

北商耶律家经营北地数十年,根基深厚,势力极大,其触角延伸近至大唐州府,远至大漠皇庭,无有触及不到的地方,绝对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组织可以做到如此声势。

难能可贵的是,在塞外如此强势的组织,在百姓中却从不仗势欺人,相反却是常常修桥铺路,赠医施药,口碑堪比当地官府,是出了名的大善人,很得民心。

这样一种亦黑亦白的势力,是最难对付的,而最好的方式,便是不做他们的敌人。

而从目前草原的形势来看,李承训刚刚压服黑霸王的手下,立足未稳,又得罪了“红刀头”突厥马贼,若是再得罪金莲花北商耶律家,怕是草原上真无立锥之地了。

所以,李承训没有一点儿底气可以硬得起来,他只能低三下四。

而耶律风对此却浑不在意,依旧谈笑风生,似乎这种场面他见得多了,没有他耶律家压服不了的人和事。

“我耶律家也不是那不通情理之人,知道你们远道而来,急需一块立足之地,可这大青山并非你们能掌控的,不说草原上的绿林势利,单是大唐的剿匪和突厥人的犯边,你们便承受不起。”

很明显,对方在暗示自己根本没有本事能守得住这个山头,虽然语气之中听不出鄙夷之意,但结论很直白。

李承训知道他说的有些道理,因此他并不生气,反而笑道:“听耶律兄的意思,似乎已经为杨某想好了出路?”

耶律风同样笑道:“杨兄好福气,四位夫人如花美眷,何必让她们在草莽受苦?不如你们与我回幽州,在商会内任合适的职位,我可以保证给你足够你供养一家人的薪俸,如何?”

李承训没有立时作答,似乎是在思考,但他心里想的却全然不是耶律风口中所说之事,他在思量:无忧和红娘端庄勇武,公主和雪儿貌美异常,而耶律风始终视若等闲,由此看得出此人绝对具有大格局,是办大事的人。可既是如此英雄人物,如何会看不出自己携四美逐鹿草原,必有其因由呢?又怎肯与他回幽州?

“不好,”他前后一琢磨,随即明白:这耶律风先是拦住无忧等人,后又稳住自己,明知自己必不会听其所劝,却仍然在这里极力劝说。定是他已从无忧身边的马贼口中探听到一些关于自己的虚实,但还摸不清自己的底细,因此便用上了拖延战术,一面尽可能多的探听自己的底细,而另一方面必然已派人去大青山上压服那些残余马贼。

眼下大青山上马贼,等于是死了亲娘,又刚认了后娘的孩子,但是他跟后娘还未建立深厚的感情,很有可能随时被人花言巧语的拐走。

想明白此节,李承训觉得一味的退让怕是不行了,这才回话道:“咱们就喜欢草原,便要在这里扎根,恐怕要辜负耶律兄的美意了,”说完他站了起来,无忧,沙子等人也都站了起来,“多谢耶律兄盛情款待,杨某这便告辞了。”

耶律风眉头微蹙,却是没有起身,“杨兄要去哪里?”

“大青山。”李承训此刻若是示弱,大青山肯定就没了,或许大青山现在已经没了,但他必须要做这最后的努力。

耶律风双手支撑膝盖,直立起身子,站了起来,“杨兄不听劝,那咱们只能是敌非友了。”

“不敢,谁不知道塞北耶律家的手段?但大青山事关兄弟身家性命,不敢轻言放弃,”李承训仍是毕恭毕敬,没有一丝居傲,毕竟实力面前不得不低调。

“不满杨兄,这次咱们耶律家来了二百人,个个是武功好手,更有三名绝对的一流高手,这大青山,势在必得。”耶律风依旧在努力劝说,他似乎有必胜的手段,却又不愿对李承训动手。

李承训心中明了,不说那些耶律家隐藏的高手,单说眼前这位耶律风,他便看不出其武功深浅,说明这人的功夫在己之上。

就在二人剑拔弩张,势成僵局之时,从毡包外钻进来一个武士,跑到耶律风身前,附耳低声说了几句,那人说话声音极小,却难逃李承训的耳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