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元军大队在华英雄的率领下,护着蒯越回到大营,蒯越伤重,不能理事,遂着人请了诸将来,大家来到后营,见到蒯越失血过多导致脸色腊黄,嘴唇发白,无不忧心如焚,齐请蒯越好好静养!

蒯越有气无力地道:“北伐大业中,不想吾竟着了敌人箭伤!想不到魏国竟有如此强的弓弩!”

黄忠即手示一弓,大家看之,却是黄忠方才缴获魏军用的弓!是仿制元军的复合弓,制作精良,黄忠展弦一拉,嗡嗡有声,毫不逊色于元军之弓!再出魏军之箭,在场的都是大行家,更是心惊:因为那是雕翎箭!

弓箭要想射得远,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组成箭羽的鸟羽毛,雕翅膀的羽毛是制造箭羽最好的材料,普通的鹰类羽毛次之,但也是不错的材料,北方造箭能用上鹰雕的羽毛,而南方造箭时,只能用大雁或者家鹅的羽毛来充当。用雕翎制造的箭飞行速度最快,且抗风吹,能够比用鹰鹞羽毛制成的箭多飞出十步之外,更不用说对上元军的雁毛箭或者鹅毛箭!是以南箭不如北箭!

元军中也有雕翎箭,是重金从北方游牧民族进口的雕瓴,制作成箭,仅供给大将和一些神箭手使用,其它的士兵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而魏军中乱射的弓箭竟能用上雕翎箭,可想而知,对元军的威胁是多大!

原来魏军深受元军骑兵欺负,此后痛定思痛!他们发现元军的弓箭很强,就在缴获之后,进行研究,仿制出类元军所用的复合弓,再佩上雕翎箭,在80米有效射程里,可以击穿法线角为60度,厚度为10mm的元军制式均质钢装甲!威力胜过元军的弓箭,元军的弓箭在同等条件下是无法击穿自己用的“拦截者II型”护甲!

不过虽然元军的“拦截者II型”护甲无法阻挡魏军的弓箭,但也有效地起到了保护作用,是以元军中伤者多,死者却少!倒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蒯越惊讶地道:“魏国不可欺啊!大家切记:一日纵敌;数世为患也,日后与敌交战,当下死手,万万不能放之,让其再次发展起来!我国危哉!”诸将遂记下,蒯越道:“吾已不可领军,军队大事,就交托给……”他目光扫过诸人,大家的心都扑腾扑腾地跳着!

出人意料地,蒯越道:“军队大事,就交托给徐元直了!”徐庶大惊,他虽为行营副总管,但在军中资历远不如华英雄黄忠等辈!军功和军中威望也远不如华黄这些人!接上这个大权,到时是尾大不掉,也并不是件好事!只怕是烫手山芋不好吃下肚!他急忙推辞道:“万万不可,庶何德何能,不敢接此重任也!”

蒯越摇头道:“能与不能不是本官说的,是陛下说的!”

他一说出是陛下说的,大家就知道徐庶接任已经是板上钉钉,肯定的事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李亦奇精通识人,善于将将!向来李亦奇做事,都是规定大致方针方向,找人来具体负责,李亦奇本人则回宫去玩他的女人,任由负责的人完成事务!细节是从不过问!结果李亦奇看人看得极准!没有什么人让他失望过的!如首辅张昭,权力极大,却不专权,把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无比的忠心耿耿!大家佩服张昭的同时!更佩服李亦奇的识人!

蒯越回忆道:“昔开国大典,吾见到了于道长,他就我吾煞气直透华盖,当有血光之灾,吾就请示陛下,问当如何!陛下说若吾掌不得荆州军,则可由徐元直接任,陛下说华将军黄将军之辈,勇猛杀敌,忠心为国,可为将,元直计策多,战略眼光好,可为帅!是以……咳咳咳”他虚弱得无法说下去,诸将连忙请他好好安歇!

华英雄资格最老,主动表态道:“大帅放心!在这帝国北伐大业的紧要关头,我等一定服从你的安排,听元直之命行事!精诚团结,共同为皇帝陛下和帝国效力!”他心忖,此事陛下早有安排,反对也是无用!这徐庶又是天子门生,更是得罪不起,不如做个高姿态更好!

得华英雄支持,徐庶从蒯越手中接过荆州行营总管的大印,代行军令!主持元军荆州北伐之事,蒯越留在中军养伤,一边飞报皇帝,报告军情和临阵换马之事。

第四十四节 妙才不妙

徐庶拿了大印,立即在中军升帐理事,诸将一齐行举臂礼道:“参见徐大帅!”慌得徐庶道:“使不得,使不得!”因为当中有华英雄、黄忠这类的老资格,徐庶哪敢放肆啊!

黄忠正色道:“大帅!军中自有规矩,你已经掌了荆州行营总管之印,就要承担起北伐重任,军情紧急,还有时间理会这等礼节小事!”

徐庶也是个人物,先深施一礼道:“谢汉升之教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