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象帝国皇帝般关心军队,把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军队,帝国的军队是职业化,除了打仗,平时就是不停地操练。那些国家的国王和贵族全把搜刮来的财富用来满足个人私欲,常备军少,训练也少(大规模的演习、长途拉练之类少,这些活动花的军费相当多),战时靠驱赶普通百姓参战,百姓们入则为民,出则为兵。

象上回帝国海军在湄公河的河口大胜扶南水军,所杀的五万人,大部分是扶南沿河、沿海的渔民和百姓!此次进攻李典,扶南也是大量集结老百姓参战。

然而这样的“兵”的战斗力实在不容乐观,惟一可恃的是他们人多,他们将要用他们的鲜血去淹没帝**!

海啸般的冲锋声响彻仓库内帝**人的耳朵,帝国的军官们满头大汗,东奔西跑检查着各个战位的准备情况,嘴里夹着三字经,粗野地痛骂着,要士兵们准备应战!

仓库里面有预设好的地方,大块空地用来放重兵器,还有高过围墙的平顶房子!士兵们和器械各就各位,静侯命令。

除了手上的兵器,差不多准备了一百门火炮和一百架投石车、二百部床弩,普通弓弩是人手二、三把,弹药充足至极,弓箭一叠叠地拿出来。帝国的富足,让士兵们武装到牙齿。

距离三百米,火炮,投石机首先开火!

一瞬间,上百门火炮齐声怒吼,炮口发出的气浪扑地而来,房屋抖动,整个阵地白烟腾腾,邻近火炮的人们都被呛得直咳嗽(劣质火药!)

“吱呀、吱呀……”百多部投石车颤动着木架,点着的火弹和臭弹一古脑儿被投放出去。

在帝国陆军兵器手册写着:火炮,主要功能用于打击大型的固定或者移动目标,另外用于打乱大规模敌人队伍的建制,增加敌人的混乱。通篇没有着重写火炮的杀伤能力,用于散射的火炮基本上打不中移动目标,打中的基本属于瞎猫捉着个死老鼠的运气。当时的火炮极落后,不要存有什么疑问。

就算历史中,在普法战争(公元1870年)时期,法军与普鲁士(德国前身)开战中,火炮造成的伤亡尚低于10%!那些跑回去的小强真牛B的强,能用三脚猫的火炮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人家是不断打仗改进出来的火药火炮,小强们闭门造炮,居然能够让火炮大显神威,这一点,李青龙是自愧不如的。

不过劣质火药、低级火炮用在现在,却把扶南人的队伍搞得乱七八槽,冲过来的扶南人就象没头的苍蝇般慌乱起来,都没有打得他们多痛,他们却乱跑乱跳,不知所措,喊叫着、惨叫着、呻吟着……

投石车投放的火弹极具威力,熊熊火球向下滚动,不时爆开,滚出一条火路,途经过的扶南人凄惨无比,身上着火、脸和手被撩伤,冒出大水泡,痛得他们哇哇大叫,立马转身,向后就溜。

督战的扶南正规军翻脸不认人,挥动刀子,即时执行军法!

“喀嚓”几声,红光闪过,奔逃的扶南人有数人倒在血泊中,立即震慑当场,大家止住了脚步。

长官们拼命哑着嗓子喊着,鞭打着,用刀子恫吓着,扶南人范然地转向大仓库,再度前进。

死的少,伤的多,总算冲到护河前,纷纷下水过河,扶南地区水网密布,绝大部分男人都会水。

就等着这个时候!

立于围墙上的帝国士兵,趁着扶南人下水,动作稍缓之际,把早就准备好的弓弩对准护河方向,几千支羽箭如飞蝗一般飞向扶南人。

要是正规军,过河时还会保护自己,普通的老百姓充数的“军队”,哪有什么军事素质?兼之方才向后跑时,很多人吓得丢了兵器,弃了盾牌,他们身上又没有护甲,在帝**的准确射击下,死伤极为惨重。

“啊!啊!……!”凄厉的叫声络绎不绝,成群成堆的人被锐利的弓箭射倒,护河的河水倾刻间变红,就象染坊里的染料缸一样。

帝**人是全才,名义上李典所在的师是步兵师,实质步、骑、弓、水的技能均会,弓箭射得又快又毒,射得扶南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扶南的长官和一些传令兵声嘶力竭地吼叫起来,叫着骂着,他们的声音类似于阿三的语言,帝**中的情报官翻译给李典听道:“再向走退,全家抄斩!前进者重赏!”在这么个威胁下,扶南人再次向着死亡之地发动冲锋。

大炮和投石车打个不停,一组一组的呼啸而至,准确地打在扶南人进攻队形里,造成极大的混乱,由步兵转职的弓箭手采取交替弓和弩进行射击,当敌人越过护河接近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