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他们说的也是有理,到也不完全是畏敌避战。”

“胡说!昨晚那萧总兵来寻我,与我剖析利害。他将门世家,一门都是国朝大将,见识可比刘孔昭那样的纨绔子弟强上百倍。依他看来,据城而守,自寻死路耳。”

“此话何意?”

“敌兵炮火利害,南京虽是城坚,可是若是敌炮轰击一处,以他们炮弹的威力,城墙能挡的住么?若是敌兵轰开城墙,以火炮推进,慢慢轰将过来,咱们能挡的住么?可敌兵竟然不攻!依萧总兵看来,敌人必定是在等援兵,听得来援的浙兵言道,安庆等地已被台湾叛兵攻下,那一处也有几万兵。朝廷主力都在围剿陕甘四川的贼兵,势必难以抽调大兵前来,南方能战之兵,除了要守备闽浙两广,已然尽聚南京城内外,若是咱们避敌不战,等敌兵从安庆过来,又或是从台湾再调援兵,到了那时,又拿什么来抵敌?此时若战,只要各将不避炮火,奋勇向前,冲到了敌兵身前,火炮何用?咱们人多时不战,难道等着敌人集结后才战?此时出战,尚有机会,不然,死无噍类!”

范景文听到此处,细细一想,已是汗如雨下。他们自然不知道张伟不攻是为了一战而尽歼江南明军主力,可是细想一下,敌人以优势强兵屯于南京城外,明明可以围死,却放着城东不顾,明明可以攻城,却是全无动静。此事想着着实诡异,南方明军已是调无可调,而敌兵情形不明,此时若不死战,耽搁久了,敌人若有援兵过来,那可就大事去矣。

“金铭兄,还好得了诸位提点。既然如此,现下我就直接向城外各将下令,调动大兵向城西,待他们过来,城内开战出战,里应外合,与敌寇死战!”

张慎言见他虽下了决心,额头却是虚汗直冒,知他紧张过度。因劝道:“昨日我听了那萧总兵劝告,细思之后也是惶恐不安。那萧总兵却道:咱们背倚坚城,纵是败了,士兵也是绕城而逃,回到城中,不至于战败而不可收拾。纵有死伤,咱们人多,他们人少,又有何惧?大不了,咱们还是继续守城待援便是。”

又道:“现下城外正在打炮,梦章兄你现在下令,城东大兵过来,到是正好方便敌人开炮轰击。况且大战也需城内城外协调进行,不若今日发令,明早起行,待城东大兵过来,城内亦是早有准备,这样才能得两路夹击之效。”

正文 第六十一章 伐明(十三)

崇祯四年夏初,张伟自镇江奔赴汉西门汉军大营第三日的清晨。自昨日试炮过后,自半夜子时起,天气变的沉闷之极。南京虽不似台湾终年温热,但夏天较之台湾尤为炎热。此时雷雨之前,愈发使人觉得闷热非常,汉军虽驻军城外,倚山傍水,各营的军士却仍是挥汗如雨,受热不过。

张伟自炮队与万骑赶到之后,已命人将各种防暑降温的中药并食品下发,熬制汤水命全军饮用。半夜时分,因觉天气闷热,披着夹衫步出帐外,抬头看了半日天色,待天空中隐约传来雷声,又有电光划破长空,眼见得一场大雨势力难免。

“火药粮草可都放在高处避雨处?”

虽披着白裯夹衫看了半日天色,此时狂风乍起,将张伟身上衣袂吹的啪啪做响。在帐中闷了半日,已经睡过一觉的张伟到不急着入内,只在外吹着凉风享受这雷雨前必有的大风。

因见身边有不少亲随将佐赶来随侍,张伟因随口向金吾卫行军司马问道:“火药甚是要紧,不但不能雨淋,亦是不能沾染湿气。”

那行军司马笑回道:“这是自然。咱们的火药都有浸油的牛皮纸发给兵士,包成小包,临阵时折包灌入枪管,又不怕湿,又是方便装药,可提高射速。营内屯积的火药都是装在大木筒内,密封储藏,以外夹层石粉隔绝空气,断不至受潮。”

“如此便好。”

张伟又问道:“围城一月多,也是下过几场大雨,城内几番出击,便是趁着大雨而出么?”

身后由各卫派来的随侍将佐中自由卫参军部的参军,听张伟问话,那金吾卫的参军便出列答道:“正是,前月正是南京的梅雨季节,到是很下了几天大雨,天一直阴沉沉的。城内明军敢出击,也是以为咱们的大炮不响,火枪无用。待咱们火炮一响,就急忙撤回去了。”

张伟感慨道:“下大雨时火器还是要受影响,若是他们一心猛扑不计死伤,那么还是能冲上前来的。不过有身披重甲的龙武卫在,冲上来也是找死。”

“普天下能有几支军队如咱们汉军一样精锐,也只有汉军能令行禁止,这乃是大将军治军有方啊。”

“正是,汉军军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