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既要有效果,但是又不能让人发现这是在作秀,这份本事也只有马通才这样的老手才能安排得妥帖稳当,万无一失。

吕玉川觉得开发区发条一下子突然扭紧起来,有些纳闷儿,有不少文件要拿到他那里来签发,虽然也算是正常工作,但是这样紧锣密鼓的高强度动作,他还是第一次感觉到。

马通才汇报工作时也有些吞吞吐吐,开始他还以为对方是刚刚接触这开发区有些不太适应,不过很快他就觉察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看到陆为民和马通才走得很紧,他心里也就踏实不少,有陆为民跟着在,问题就不大,这已经成了吕玉川下意识的想法。

出去学习了一个星期,就觉得开发区像是变了一个样,加上路上碰到的事情,吕玉川心情一下子就有些焦躁起来。

县建筑公司负责人已经来吕玉川这里反映了两次情况,称开发区要求在园区道路建设上加快进度。

这种垫资建设的力度太大,县建筑公司就有些吃不消了,而开发区就把另外两条道路分成了四段发包给了来自县里其他几家集体和私人的建筑公司,前提都是垫资建设。

县里那点钱几乎就是挤牙膏一样每个星期拨付一点,仅仅够基本运转,而水泥、沙石这些建材费用建筑公司大多采取同样手段转嫁到水泥厂和私人沙石老板那里,反正一级差一级,认账不赖帐,也就这么拖过来了。

但是在开发区很强硬的要求开发园区内三条道路同时启动建设时,县建筑公司就扛不住了。

公司本来效益就不好,全靠县里支持,才撑下来,别说三条道路同时开工,就是两条公路公司也接不下来。

这种垫资建设风险最大,尤其是替政府搞建设,那得要命长,到最后欠你一大堆帐,每年付你一部分,十年八年都未必能付清,有几家企业经得起这样折腾?

吕玉川也知道开发区的规划,但是当时提出的是力争今年底明年初完成开发园区一期三条主干道路的建设,没想到开发区动作这样猛,一开年就把三条道路全线开工。

这个分成四段发包给县建筑公司以外的建筑企业来建设吕玉川当然知道,但是他当初也觉得恐怕没有哪家企业会来接招。

毕竟这种垫资建设,谁都要掂量一下自个儿的实力,另外也得琢磨一下能不能从县政府那里及时拿到款项。

南潭县财政状况摆在那里,稍微有些关系门道熟悉的人都清楚,能不能按时支付,就得要考验这些企业的“本事”了。

没想到这事儿竟然真的搞成了,去了昌州学习了一个星期,没想到这件事情就已经风车斗转的动了起来。

踏进开发区管委会的小院里,吕玉川就觉得自己好像是进了一个闹哄哄的菜市场。

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还有指着图纸拍桌子摔板凳的技术人员和管委会干部,这一切让吕玉川都有些晕晕乎乎,这是怎么了?

“小苏,马通才和陆为民上哪儿去了?高原呢?”

现在管委会分别从建委、商业局、财政局借调了几个人,也就凑合着搭起了这个管委会的架子。

陆为民分管招商引资,高原分管规划建设,社会治安这一块则由挂着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的派出所长童立柱来分管,可以称得上是十来个人三五条枪。

苏燕青这一段时间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从一得知华美集团抵达昌州,整个开发区管委会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乱中。

苏燕青虽然是在招商引资办,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分谁分管谁了,整个开发区的规划展板由她负责要一天之内立起来,这是第一印象。

好在从一开年这项工作就已经在作,只不过还来不及搭建起来,所以苏燕青几乎是熬了一个整夜,监督着工人把这个巨大的展板竖立在省道与开发区干道交汇处,迎接香港方面的“微服私访”。

“吕县长,马主任下乡去了,高主任在工地上还没有回来,为民刚回来,正在打电话。”苏燕青看了一眼正在一边打电话一边正在做着记录的陆为民,“嗯,在那边儿。”

“老马下乡去了?下乡去干嘛?”吕玉川有些糊涂了,这开发区目前就这眼皮子下边一亩三分地,马通才没事儿下乡去干啥?

苏燕青也是知道陆为民和马通才搞出来的这桩事儿的,只不过这事儿在开发区管委会里也没有几个人知晓,只是具体经办人才清楚各自的职责,其他局外人也只知道现在开发区动作很猛很大,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开发区的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