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高迪一生四十三年的心血都花在圣家堂上,1925年后还搬到工地去住,直到 1926 年车祸死亡为止。他知道圣家堂无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内建完,因此为了让后来的建筑师了解他的设计,在他晚年时留下了许多几何设计图,和资料。但在“诞生之门”建完后,西班牙政局动荡不安,工程也因此停顿。1936 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圣家堂的工作室遭遇火灾,高迪所留的宝贵资料也付之一炬。战争结束后,巴塞罗纳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们才把破碎的模型拼凑起来,人们根据以前的旧照片和旧资料,摸索推测出高迪当时的设计,直到1952年圣家堂才开始重新建造。

故事的起点,正是他的离奇死亡

1926年6月7日下午,高迪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他走出圣家堂去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途中被一辆电车撞倒……

如果高迪并非死于意外?如果圣家堂的建筑暗藏玄机,并为他引来杀身之祸,而幕后的主使者却是某个秘密宗教团体?八十多年后,一名饿肚子的穷作家和濒临破产的出版人试图联手解开这个历史悬案,这就是《高迪密码》。

高迪表面上建造教堂,实际是在为人隐藏一个重要的秘密。小说中,11岁的男孩胡安是惟一知道高迪死因,并且目睹了这一切的人。当胡安垂垂老矣时,他把孙女玛丽亚叫到身边,交给她一把形状奇特的钥匙,希望由她解开高迪与他保护至今的那个秘密。

这是一场与时间竞赛的惊险旅程,玛利亚在数学家男友和精通加泰罗尼亚新艺术的日籍友人的陪同下,依循天才建筑师高迪遗留的线索,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繁复的谜题。但神秘而凶残的“梁托会”正虎视在后,他们为了阻止秘密公诸于世,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

安德鲁?卡兰萨(Andreu Carranza)今年四十九岁,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拿过五次文学奖,出版了六本小说、三部诗集,长期为报刊和广播节目撰稿,却只得靠白天在学校里任职维生。埃斯特万?马丁(Esteban Martin)长他一岁,也是个“不务正业”的人类学者,写过传记、儿童图画书,还开了一家小出版社,全赖公务员妻子的薪水支持。因缘际会之下,马丁出版了卡兰萨的书,两人相见恨晚干脆连手创作,于是决定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为主角,并一致选中了传奇建筑师高迪。

起先这就像一场文学游戏,两位作者收集资料、讨论剧情,不为著书立说,更像是自娱娱人。不料他们被高迪的故事深深吸引,小说也悄悄有了自己的生命。由于他们分隔两地,便定期见面讨论,然后各自回家创作,再把稿子email给对方修改。卡廉萨向来以家乡的加泰罗尼亚语写作,马廷则出身西班牙家庭,惯用西班牙母语。所以这部神奇的《高迪密码》不仅是两人共同创作的结晶,更是用两种语言同时写就的罕见案例、巴塞罗纳独特双语文化的见证。

。 想看书来

灰鹰巢城:冰岛的犯罪传奇

文/谭光磊 '文学经纪人'

2005年,冰岛作家阿诺德?英卓达森(Arnaldur Indridason)以《沉默的墓园》(Silence of the Gr*e)一书勇夺英国犯罪作家协会的金匕首奖,这不仅是全球奖金最高的推理文学奖,更让冰岛犯罪文学一夕之间成为世界的瞩目焦点。

对向来自诩推理小说原乡的英国人来说,自家大奖被外国人抱走,当然有点挂不住面子。偶一为之还不打紧,偏偏这是五年来第三次:西班牙的荷西?卡洛斯?索摩萨(Jose Carlos Somoza)和瑞典的贺宁?曼凯尔(Henning Mankell)均曾是金匕首奖得主。甚至有人认为英卓达森早该获奖,这只是迟来的正义。

颁奖典礼后没几天,犯罪作家协会发表声明:未来“金匕首奖”(现改名为“邓肯罗利匕首奖”)仅限英语书写者参加;接着又仿效布克奖,另辟“国际匕首奖”来表扬外籍作家。此举一出,立刻引来了各方伐挞:这岂不是间接承认英国作者技不如人,得靠“自肥方案”才能留下奖牌?

“匕首事件”在推理文坛闹得沸沸扬扬,也替英卓达森做了最好的免费宣传。截至目前为止,他的作品卖出全球近五十国版权,与瑞典的曼凯尔,丹麦的彼得?霍格(Peter Hoeg)和挪威的凯琳?佛森(Karin Fossum)等人,并列北欧犯罪小说的天王级作家。他凭着一己之力,让冰岛这个位居化外的弹丸之地,从此成为国际犯罪文坛的大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