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终于到顶了。白色草原的丘顶。踢开雪,放下柴草。张雪烽蹲伏点燃。

火焰燃烧起来了,空中气流稳定,一股青烟袅袅,散发土味药味,飘到天空里,化入蓝色里。柴堆里噼啪作响,崩几个火星儿,火苗似一块浅红色的绸子飘动,热量鲜明。他们把手套脱了,手掌在火焰上摩挲,笑嘻嘻,张雪烽拿起林楠的手观察,白嫩的手心一点痕迹,差不多好了。火堆四周的积雪融化,渗入沙子。火焰越烧越旺,他们沉浸在火焰里,仿佛感到半个世界都在燃烧,这红色的体积,是白色草原上的红屋,红色的闪烁飘摇,是随着房屋主人的心性变换。

午后三点,他们走到白色的峡谷里。

虽然食品高蛋白,多碳化物,饮料几瓶,酒少许,但吃了一会就不想吃了。到两点了;他们很想吃一口家常便饭,喝口清茶,吃个苹果,吃点面食,喝点醋汤。大西北人,胃口已经被这里的饮食、气候、地理“驯化”了。听说到了南方,极不习惯吃米饭,每天盼望吃一顿面条。总之吧,此刻他很想喝一口清茶,她很想吃一个苹果。

他们越过河滩,登上堤坝,看到野兔的爪印向一个有砖墙的地方而去。他们看到了兔子的身影,一晃又不见了。

一个圆柴堆,落着雪,象戴着个白帽。柴堆顶上南面,即阳破,雪融化了,露出土黄色麦草。那里比别处热,好些麻雀飞去,每人一个窝,唧唧喳喳打闹,很像幼儿园里的男孩子们在充气城堡里乱跳乱喊,攻守城池。接连不断的树丛后面,一个又长又大的温棚,在走下沙丘时怎么没有看到呢?兔子的爪印看不清了,说不清的印子散布着,不知是什么家禽和动物乱跑留下的。温棚上面铺着的草帘全部卷起来。温棚的东面,即面向他们的这面,一道扇形“桩墙”,就是那种几千年以来人们“嗨哟嗨哟”打夯打起来的土墙,能经历百年风雨,且愈结实。土墙上开着四方格玻璃窗子,蒙着窗帘。三米高处开一个窟窿里,铁皮烟筒里冒着烟,里面有人!里面有人!他们同时想。他们想离开,因为有人;但又很想进去,也因为有人。

他揭开“狗洞”般的门上的破麻袋帘子,二人钻进去。积雪没有了,潮气浓重。又是一个破布帘子,破得补了花补丁。揭,揭不动,用力揭,还是不行。原来帘子的下面压着石头。张学烽隔着破布把石头搬开。哦,郁郁青青的蔬菜瓜果世界呀!他示意她也跟着他进去。他们就进了门,把帘子摆布好,压上石头,挡住冷空气。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 事中之事(6)

他们感到温棚里空气湿闷,但第一感觉很美。

各种蔬菜苍翠青绿,藤蔓攀缘着竹片搭的架,把空间占满了,像进入不很浓密的热带雨林。葫芦藤最喜欢爬行,爬到支架的最高处,还在望着上面,幸亏有塑料挡着,掉转头了。身上挂着几个青绿色的葫芦。有的葫芦藤被剪了,根部嫁接黄瓜苗。葫芦藤重新出发,身上吊了许多“小乳瓜”,与原来的葫芦比美。西红柿像个抖开翅膀的绿公鸡,腋下带着密密麻麻的绿果,有的绿果发红了,散发着生麻味,与葫芦黄瓜世界交流气味,像体育馆训练的运动员,结实鲜壮。《齐民要术》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茄子一个个垂吊,仿佛处于最低甘心情愿,就像那些从来没有怀疑过“命运”的低洼地势上生存的人。辣椒也在茄子旁边,却很高兴的样子,学到了葫芦的颜色,麻雀挤挤挨挨的热闹脾气。不过辣椒发红以后,它就变了,像人群里机灵俊俏的人儿,不好惹。小油菜、小芫荽、小芹菜什么的,种在温棚的最西面,它们刚浇了水,脆生生,吃喝得饱饱儿,安静,与世无争。林楠兴奋地蹲下,揪了一片芫荽叶闻,浓浓的刺激的味儿,好像药房里的中药,她惊奇地皱了眉。北墙上挂着镰刀,瓶儿,绳子,塑料袋。

头顶的塑料大棚,草席卷了,太阳热热地晒着。他们在温棚里走了个来回。回到原来的地方,再回望:如果一个人走进去,会隐匿不见,给人迷离新奇感。空气不冷也不热,寂静无声。林楠兴奋地说:

“经常到这里摘菜,多有意思呀!”

他走到小屋前,鼻子贴在玻璃上看屋里。玻璃朦胧不清,怎么没有人呀!哦,看清楚了,原来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争抢什么东西,小伙子把东西举得很高,姑娘双手抢,荡圆形秋千,嘻嘻哈哈的,把小屋外面的,大棚外面的世界忘记了。他想笑又没有笑出来,收回身体,轻声走过来。她很奇怪,也要看一看是什么事情。他拦不住她;她很执拗,头就贴在玻璃上了。她看清楚以后,笑起来,低着头走过来。

她的皮鞋声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