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分得清自家人。”

季安宁前世就是不知许多风俗习惯的人,这时听布氏这么一说,只觉得大约与什么风俗套上了,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她就不敢多问,反正大人们也不会讲解给她听。因为季树立兄妹安稳过度一夜,当天夜里,季守业夫妻就由着他们回自已房间安置。田家老祖宗送上山这一日,季守业带着季树立跟着田家人,把老祖宗送出了城门口。

第十四章 在意

布氏听季安宁提出想要去田家小住的事,就往田家送了消息过去,她很快收到田家的答复。第二天一大早上,田家大舅亲自过来接季安宁回舅家小住一些日子。季守玉和季洁清两人颇有些不舍的送别的季安宁。

布氏瞧着她们两人脸上的神情,想起绣娘昨天递进来的话,她笑着说:“绣师说这两日家中有事,要你们在家中自修。”季安玉和季洁清两人对于学习针线活,也只是听从大人的安排,听到能休息两日,面上神色立时愉快起来。可是细想想后,两人又不是真正不知事的人。

她们想着一大家子人的吃用,布氏舍得拿出银两请人教她们学习针线,也是顶着许多的压力。季宝花会有那般的举止,也不是没有原因。她们两人手牵着手转侧往绣房走去,绣娘跟她们提过,只要把她交待的花样绣得细致,她会再教她们一种常用的针法。

布氏听着两个小女子的打算,她的神色格外的喜悦起来。她心里明白绣娘托辞不来的原因,也不过是担心季家这两日不太平。布氏在心里暗叹一声,想着还是要让人把院子门看守的严实一些。季老太爷待嫡妻嫡子女嫡孙们冷淡,可他待妾室和庶子女格外的优待,这当中待季宝花更加是她要什么就给什么。

季家家境好转是自布氏嫁进来后开始的,那时季家人一家人和睦相处,公公威武不屈婆婆慈爱有加,下面弟妹都听话懂事,季家在小城里的名声非常的不错。只是随着季守业在官场起步顺畅开始,季老太爷的朋友多了起来,应酬跟着多了起来。

那一年季老太太老蚌生珠得了季守家这个儿子,季老太爷面对这个小儿子却没有太大的欢喜之情。隔年,季家人就知晓季老太爷在外包了女人,季老太太自是接受不了这样残酷无情的现实,她为了儿女着想,先前还是决定咬紧牙关也要容忍下来,愿意为季老太爷把那女人接回家来。可季老太爷这时却没有那个心思,他要接新认识的女人进家门为妾。

季老太太和季老太爷之间的夫妻之情,在一来一往的谈锋当中渐渐的消磨得差不多,而季守业已经能撑得起一个家,儿女就是母亲的胆量,季老太太支持季守业迁居至熟州城去,而独留下一个季老太爷在原处继续为官差。季守业恩怨分明,他是可以孝顺父母,却没有义务供奉父亲的那些姨娘和庶子女。

他言下之意是想父亲能当即立断了外面那些美色,重新回归到家庭来,一家人还能象以前一样的好好过日子。可是老男人特别是平日里瞧着老实守规矩的男人,一旦在这样的事情上面开了头,同样是最收不了尾的人。季老太爷自然是不愿意回家瞧着儿子面色吃饭,他留下来继续当着那份小差事,从此之后,他不曾拿一钱月俸回季家。

辰时刚过,季老太爷就护着季宝花来到绣房,他们父女原本在老园等着季安玉和季洁清过来请季宝花,可这一等就等了许久,季宝花吵着闹着都要来学绣花。季老太爷熬不过爱女的眼泪,自然是顺从的跟来为她出头。

季安宁和季洁悦两人都去了外祖家里,只余下季安玉和季洁清两人在房内,她们听人通风报信之后,赶紧把绣房里的东西收拾归入箱子里面,她们一人拿一本书坐在绣房里看了起来。季老太爷和季宝花进了绣房,就瞧见她们两人架式,季宝花立时大声音的哭泣起来,指着她们两人说:“老爹,你瞧一瞧她们两人不尊重长辈。”

季安玉和季洁清两人已经放下书本,很是恭敬的给季老太爷行礼之后,这正要给季宝花行礼时,见到她这般的哭闹不休,两人一脸怯怕的神情立在原处。布氏听到消息赶了过来,她笑着给季老太爷行礼请安,又关心的问了问季宝花:“宝花妹妹,可是身子不舒爽,大嫂一会招大夫过来给你看一看?”

季宝花越发哭得大声音起来,那双脚直接用力跺在地面上,又换得她连连叫脚痛的声音。季老太爷弯腰赶紧哄着她,见到她稍稍收了声音后,他抬眼一脸埋怨神情说:“老大家的,近来我让你们不必守着老规矩一日三次来请安,你的规矩就不如从前。你给家里孩子请了绣娘教针线,教一人是教,那教多几人也不算是怪事。

你是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