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小姐说,我要是乱说话乱走动,她就会把赏钱要回去。”

季安宁听着小丫头的话,她隐隐有些明白季宝花想做什么事,可是转而想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可能,季宝花才一个巴掌大小年纪的小女子,婚嫁大事距离她很是遥远,她就是有心要图谋一番,这样的岁数也太小了一点。

季安宁此时忘记这个时代里,有些互相亲近人家给子女订亲,就是在儿女小的时候。而季宝花所处的环境和她的身世,与普通的女子不同,她的年纪虽小,可她的心眼却已经超出年纪许多。季宝花的姨娘走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女儿,她连着好几晚上,捉着女儿细细的叮咛了许多的话,大部分的话,与她将来的婚嫁大事有关。

季宝花的情智是未开,可是抵不住她的年纪虽小,却把姨娘的话记得牢实,知道她将来要想过上好日子,她在年纪小时,就要想法子去寻上一个两个待她好的男子。如果年纪小时,她不能寻上这样合适的人,那么将来家里女孩子们论亲事时,只要遇见合适的人,她就要会花心思去抢先下手,逮着那么一个能给她好日子过的人。

季老太爷是有心在外好好的修道,可是他的小女儿终身未曾安置好,对一心向道的他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心结存在。季老太爷在外面这些日子下来,他总算有了新的来往朋友们,跟他从前认识的那些故交相比,这些人相对来说是要靠谱一些。

季守业很是仔细的打听过和季老太爷来往的老人们的情况,他后来跟布氏叹息着说:“父亲这一次认识的人,跟从前相比是要好上那么一些些,虽说都是一样会乱花家里银子的人,可至少这一群人还是有修道之心,不会再往家里瞎添人。”

布氏只要季老太爷能够安稳下来好好的养老,她就别无所求,只是她心里也明白,季老太爷不时不时给儿孙们出一些难题,那他就不是她认识的季老太爷。夫妻两人暂时对季老太爷的现状还是满意,就盼着他能维持久一些向道之心。

季老太爷知道季安月成亲的事情,他心里一样没有这个嫡长孙女儿,自从他跟季老太太闹翻之后,他心里已明白嫡子女是站在做母亲的那一边,时日越长,他们待他越只有面子情意,只不过是因为孝道,他们不得不孝顺与他。季老太爷觉得自个已老了,行事越发的顺从心意,他懒得回来那么一趟,寻着清静为借口推辞回家的事。

季守成对父亲早已失望,听说他无法回来,他也只是淡淡的点头下来,回头对宁氏提了提季老太爷道心已重不爱沾人间烟火的事实。宁氏对季老太爷不能回来参与,她一样是不介意。她成亲之后,连着生下两个女儿,季老太爷那时就当着她的面,出言要求季守成赶紧早早的纳妾生庶子。

宁氏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个为老不尊的公爹,然而却不得不在面子上尊着他敬着他孝顺与他。相对来说,宁氏对季老太太有感情,在那时候,是季老太太出言执意一定要宁氏生下嫡子之后,才许季守成正式纳妾许他的身边有孕生子。

第六十一章 走

季老太爷携着季宝花突然归家,让季家兄弟很是诧异不已,他们匆匆忙忙的赶往后院拜见父亲。只见有些日子没有回来的季老太爷,他一身青色的道袍,飘飘然然的立在后院里面,很有几分道士风范。

他瞧见奔进来的两个儿子,在他们行礼请安时,他轻轻的冲着他们摆一摆手,淡淡开口说:“我归家来了。”季守业季守成兄弟交换一下眼神,季守成嘻嘻笑着说:“父亲,你晚归了一些时辰,不过恰巧赶到送长孙女出嫁。”

季老太爷瞧一眼季守成的笑脸,摆手说:“家里人来人往,实在不利于我的修道之心,我只在家里呆一夜,明日我依旧归去。”季守业瞧了瞧季老太爷的神色,笑着说:“父亲,我已让人送餐过来,一会父亲用后,正好可以去主厅。”

季老太爷微微皱起眉头起来,轻轻摆了摆手,说:“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大孙女百年好合如意安稳,我为她去道观里求过一卦,结的是良缘,成的是夫家的家业。你们妹妹如今去新房里瞧大侄女,你们为人兄长的人,瞧在我的面上,她在家时,就多护护她。”

季老太爷执意不去主厅,季守成劝说好几回后,终是放弃再说下去,他直接甩手离开后,季老太爷把季守业也赶走:“你也去吧,你心不在这里,我瞧着你难受。”季守业紧追着季守成的身后,向着气愤的他说:“算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瞧着他的身体比在家里时还要好,由着他去吧。”

季守成侧头瞧着兄长的面容,他叹息着说:“大哥,为何我们会有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