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正奇怪间,那巨大的藤篮又慢慢降下——原来这藤篮必须有人在上面操控才能上下移动,怪不得前面画者要先上去放下篮子,再下来救他。

这时篮中出来的是一位身材小巧玲珑的少女,一脸冷冰冰的味道。

她俯下身,看见皇甫风流睁着眼睛看着她,倒吃了一惊:“你这臭男人,倒真的有点不同,还扛得住。看你怎么过子夜这一关。”

当下她也不再言语,掏出一块纱布,放在皇甫风流的眼睛上,不然他再看着自己,然后也不管皇甫风流是不是张嘴,往他嘴角就倒了三勺姜汤。

姜汤有御寒之用,但皇甫风流疑虑这姜汤中有古怪,只敢暂时含在喉咙口,不敢下咽。

而那女子似乎根本就不关心是是否咽下,又草草地往范小龙和古国平嘴里都倒了一勺;到应双儿时,她稍微“温柔”了一些,用手捏开小嘴,喂了一大勺。

尔后径自上了吊篮,走了。

待她们的声音走远,皇甫风流方起身,打开画者扣在手上的活结,去看看另三人的情形。

范小龙却睁开眼睛,把嘴里的姜汤往地下一吐,声音有些无力地问皇甫风流:“什么情况?”

原来他看见皇甫风流去而复返,所以故意毕着眼睛蒙骗那女子。

而那女子似极不愿靠近男人的身体,故此被他轻易的混了过去。

皇甫风流忙到:“这姜汤倒是真的御寒之用,不必吐出来--你怎么样?”

范小龙道:“还好,帮我解开吧。”

皇甫风流摇摇头:“等到黄昏、阴阳交互的时候,否则把把你们都解开,那女子万一回来就露馅了。”

说着那小龙身上的绳索弄松了一点,免得他太难受。

而古国平和应双儿已经又晕了过去。他赶忙把古国平的身子拉起来,让他上身靠着洞壁,少受点地下的阴寒。

可应双儿却已双身发冷,估计没那口姜汤,真的很难熬到晚上了。

皇甫风流扶着她的肩膀想把她也背倚到洞壁,应双儿却身子一歪,倒在他怀里,身上发出凉凉的冷气。

怎么会?就算是一普通女子,也不会这么快啊?

皇甫风流不及细想,只好把她抱在自己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一下这平素看起来冷艳傲气的女子。

那没什么力气的范小龙,却投来嘲弄的眼神-----

他们之间,本来就开玩笑开惯了,不过在范小龙双目紧盯之下,抱着一个失去知觉的年轻女性,还是有些奇怪。只是这女子的体香很怪,一如她的面相,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气息存在。皇甫风流也不明就里,现在也不是探寻这个的时候。

却想起那画者。

今早在码头,看到有一画者时,皇甫风流好奇地想:会不会是七绝中的画疯出现在此地?

因为那时天刚放亮,一个老者这么早就到子陵台作画,有些奇怪。

加上四天来,身边不断有高手出现,他才有那个奇怪的猜想。

可当时一看那老者的画,他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棋痴的棋艺十年前就在一流高手之列,琴魔的琴技的确也响遏行云,可那老者的画,太不入流。

却不想竟是这个画者救了自己。

他是谁?

为什么要救自己?又似乎不受这阴阵的侵扰?

对了,灵符!

道家符箓系、灵宝派、阁皂山、万寿崇真宫!

阁皂山灵宝派。

这画者一定是阁皂山灵宝派的高人。

第60章 阁皂山灵宝派

法水洒来天地暗,灵符书动鬼神惊!

符箓从东汉起行于世,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符箓派,后世更有多种纷繁的符箓道法。

但最著名的,是符箓三宗!

茅山上清箓,阁皂山灵宝箓,龙虎山正一箓。

其中茅山上清、龙虎正一都兼修雷法。

从那画者所念咒语,皇甫风流断定,这画者一定是阁皂山灵宝派的道门高手。

因他所念之咒语,正源于《灵宝经》!

却不知,这高人为何要救自己?

也不知,画者贴在他背上、化成炙热守住中枢穴的,究竟是“云篆”还是“宝符”。

但他知道,这灵符非同小可。

因为它竟能帮助自己抵御住那阴。穴之气!

这灵符上,一定有在灵场内修炼并向符内封住的灵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