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姚家后人本想找北家的后代——因为相传北家的藏宝地就在京城——启动一份宝藏,但太后指定英宗弟监国并继位,后来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并成功,按照成祖约定“亡君不亡国不得妄动”的训诫,姚北两家最终放弃。”

画疯道:“看来永乐是为了避免后世子孙争位而启动宝藏,故立下遗训;不过他总是做了一个坏榜样!”

无作大师道:“榜样虽有问题,但有明一朝却不想李唐在太宗之后那样宫廷政变不断,所以这宝藏也一直长埋地下。后来武宗溺亡未确立继承人,世宗一外藩入统,明朝后来的皇帝就开始连这份宝藏的存在都不知道了。”

皇甫枫流忽然想到明末财政困难,崇祯帝有心治国但难为无米之炊,不得已加派练饷反弄得流民四起的事不由问道:“崇祯时,国势危急,财政难以为继,国家眼见倾塌,为何也……”

无作大师道:“当时姚家后人的确意图启动宝藏以维护时艰,因为传说中四大宝藏里不仅有神器那样传说中的宝贝,更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可另四家不同意。 因为他们祖传的密旨明确规定,只有“国都倾覆”时,才可以启动宝藏,那样,他们将被封为国师,子孙时代享受王侯待遇。否者,不仅无功,另三家可以参奏朝廷指其违背遗旨而问其之罪。

看来, 成祖留下宝藏,本不是为了应对困难时局,而是为了救亡图存。

而姚家后人仅持有密钥却不知具体的宝藏地址,并无法找到宝藏。

说道这里,皇甫枫流终于明白了“一重二老自王公、三才四季似封侯”这句偈子的含义!

“那后来怎样?”应双儿问。(未完待续。。)

第180章 有传统的汉奸

无作大师摇头道:“可怜崇祯帝都不知道有这些宝藏的存在!直到李自成强渡黄河意图直取北京,崇祯准备迁都南京,北家的持家人急了。”

画疯也越来越好奇:“北家的急什么?是怕国家没有机会了?”

无作大师遗憾道:“那倒不是。经过几百年传承,大明风气日下,贪腐横行,就连当初的四大护宝家族也变得不那么一心为国了。他们是想, 因为如果离北平入金陵,那就符合成祖遗旨意的“国都倾覆”的条件,南家的后人将启动宝藏,受国师之封。”

画疯也算久历人情,马上就明白了:“这样一来,北家十几代人的苦苦守候就变得毫无价值了。”

无作大师道:“对!本来在四家中,就以北家的地位最高,所以能留在京城,世代作为御用风水师。虽说谈不上享受荣华,但大隐隐于朝,总比另三家隐姓埋名、在江湖上餐风露宿的好。”

“那北家是不是想抢先启动宝藏?”皇甫枫流猜测道。

无作大师道:“传说应该是这样,可惜崇祯帝竟用不值得信任的人守城,范了和建文帝一样的错误,于是当夜城破,崇祯帝披发自缢于景山,大明传了二百七十六年的社稷从此倾覆了!”

“那这时候已完全符合永乐大帝的誓言,可以开启宝藏复国了,可为何一直没有听说这方面的记载?”皇甫枫流熟读史书,所以有这一问。

“那是因为姚家后人虽侥幸得脱。但事情太过突然,很多准备没做好,又四处寻找崇祯遗孤,一时不知所踪,等联系上时清兵已经入关。姚家后人逃到南京,本想和南家的传人启宝,但发现弘光帝君臣皆非中兴之人,全无祖宗英雄气概倒融合了阿斗的贪逸骄奢,于是作罢。”

“再后来姚家后人终于找到西家,准备开启时空穿越神器。但西家后人——地劫门的前辈已投靠永历帝。这永历帝和永乐帝虽一字之差,但胸怀、武略、气量、魅力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担心如果真的能重回过去,那还是崇祯当皇帝,自己就没有帝王之位了。于是百般阻止。更欲与西家联手发掘其他三家宝物供自己复国。”

“发现永历和西家后人图谋不轨、并欲加害自己。姚家的传人只好在同时躲避吴三桂、清兵、永历、西家四方的搜捕的形势下隐姓埋名离开。”

无作大师说完上面的话。范小龙跳了起来:“这事,和吴三桂这大汉奸也有关系?”

“是,后来西家后人发现永历并非人主。又怕姚家等另几家不放过自己,竟然投降了吴三桂!”

“败类!”范小龙狠狠地道:“看来他们做汉奸是有传统的!”

皇甫枫流道:“那岂不是吴三桂也知道了这个惊天的秘密?”

无作大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