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闪亮的日子》内容简介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我轻轻的唱你慢慢的和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罗大佑《闪亮的日子》

激情超越《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被誉为中国版《美国往事》的史诗级怀旧经典

唤醒我们心底埋藏已久的兄弟情结

2009年所有男人不应错过的一本书

——献给尘封在我们记忆中的热血青春

引千万网友强烈共鸣、唏嘘相传的80年代血性怀旧力作

生命中,总有一个年代,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此时阳光下安详而多彩的街市不同,那个年代是灰色的。灰色的街头是青春的舞台,洒落着暗红的斑驳。

我无法忘记他和他身边的朋友。他们啸聚街头,和我的身份迥异,却曾视为兄弟。

那个灰色的年代定格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用血性对抗暴力,用鲜血涂抹青春。

有人说他们是流氓混混,有人说他们是黑社会,有人说他们只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有人说——其实他们都是好孩子。

无论人们怎么评价他们,对我而言,他们身上那些闪亮的东西,照亮过那个欲望在混沌中疯狂释放的年代,也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照亮了我的心灵。

他们最终改变了一些事情,但他们无法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中慢慢老去。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和我一起,分享这阳光下闪亮的日子。

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会想起他们,会想起曾经野性赤诚的灰色青春。

梗概:

上世纪80年代,冷军、骆子建、张杰三人在一座南方小城一起长大,走上好勇斗狠的混混生涯,凭身手和胆略在道上迅速崛起。其间不意与同样冷峻的萧南结仇,萧南枪击走上正途的骆子建。萧南逃亡期间冷军、骆子建因杀人远走邵阳和哈尔滨,出于正义与当地黑道火并。骆子建为父送终自投罗网,冷军自首营救。几年后冷军出狱为义气再度伤人,遭张杰出卖,而同时冷军的爱人被仇人打死。冷骆二人再次走上复仇之路,遭遇了同样回来复仇的萧南,惺惺相惜。张杰带着忏悔回归兄弟之间,四人共同走上四面楚歌的不归之路……

血性,被毒杀在文明世界

文/时敬国

?血性消散在安详世界

我们已经久违了血性。

街市安详,秩序井然,这是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可以安享事业和家庭、物质与情感,美满也好,不满也罢,顶多几句牢骚而已,不会有身家性命之忧。

但凡事都有两面。血性的丧失,必然也有遗憾。比如,少了暴力美学的审美体验。缺了血性,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爽快没了,改成了对骂,用话语侮辱对方的长辈;缺了血性,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人少了,甚至连110都懒得帮着打;缺了血性,大家都没地方展现男人味,连怕老婆也都成了优点了……

但这些无伤大雅。如果没有丢失了内心深处对不公规则的反抗,这些都算不了什么——遵守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即使对有血性的男人来说,也是一种美德。

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的发展规则是公平、公正的,那冷军、骆子建、萧南就是这样的一种有血性、有美德的好男人。而不会成为游离法外的“以武乱禁者”。

当然,那样就不会有《闪亮的日子》这样一本充满血性的书。

?秩序的夹缝

秩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东西。社会发展史上历来存在两种秩序,一种秩序是显性的,是公开的,是主流的——是“文明社会”催生的法制规则。还有一种秩序,是隐性的,是非公开的,或者说是局部的“潜规则”,但它更趋原始、更趋于自然——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这种秩序,被很多人称之为黑社会。简单,却很有道理。

这两种规则看似矛盾,却有着奇妙的联系,尤其是在时代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候。本来游离于主流秩序之外的流氓混混,趁着主流秩序的脆弱,通过弱肉强食的原始规则壮大起来,然后一个狡猾地转身,改头换面甚至脱胎换骨,成了文明规则的制定者。当然,更多主流秩序之外的人,则在这个变迁的时代,经历了惨烈的淘汰,销声匿迹。

上世纪80年代就是一个这样的时代。对于一个年轻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安稳地遵守着主流秩序,另一个是脱离主流秩序参与那秩序的惨烈更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