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在我眼里,人类的整体始终有种神奇的魅力持续地吸引着我,关键在于,人们进行社会分工,每一种工作都有人在做,并且还做得很好。这之后,人们还能再次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整体感的人类,这是真正的伟大之处,古老的东西没有丢失,而新的工作正在开展,想一想,在西藏,仍有数以万计的人在为成为圣人而努力修行,而在美国,这个深夜很可能就会有一个对于自然的新发现……如果能把所有的头脑叠加起来,拼凑出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完整图景就好了,那样才能满足我的好奇,虽然我知道这好奇有些荒唐,但我就是有。

拥有这么多的黑夜,但我却很少感到孤寂,当然,那些绝望、恐惧和无聊的时刻是免不了的,不过持续时间很短,更多的时候,我在偷偷分享着人类的知识,人与物、人与人。我断定世上最奇妙的东西是人类的智力,它使我们的世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我相信,明天是人们很努力才能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自然然就会来的,哪里有奋斗,哪里就可能有奇迹。

有一本书我总是忍不住要写,却又总是忍不住停住,那是一个虚构故事,它要很简洁地讲到我所知道的一切。在厦门,我又写了五千字,这个故事我已写了六年多,故事越写越庞大,很明显,已无法在一本书中讲完,现在我把它分成一个系列,从任意一个故事讲起。故事发生在宇宙里的一对相互环绕的双行星上,虚构这一对行星上发生的文明有时真叫人兴致盎然。不知为什么,写的时候有点舍不得写下去,真是很怪的感觉——它是一本什么书呢?一本武侠?一本宇宙传奇?一本科幻?还是一本科普读物?也许它是一本童话呢,谁知道!

今夜就写下去吧,就在灯下的电脑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流水账似的记录

12月17日。

一个星期过得风平浪静,依然是打网球,跑步,闲时会在小城里逛一逛,身边尽是一些琐碎小事儿。

在厦门,冬天的阳光猛一看像是烈日,实际上却雷声大雨点儿小,因为风是冰凉的,我前天中午穿着单衣想到沙滩上晒晒太阳,没两分钟便一溜儿小跑着回来了,太冷啦!

想来海边度假吗?面对正南的海景房听起来很不错,可二十四小时看到海,但我却仍有一个小抱怨,那就是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如果乌云没有遮住太阳的话,那么你很难真正望向大海,只能贼头贼脑地瞎看上那么一两眼,因为海面把强烈的阳光一波波地反射过来——你得戴上墨镜欣赏大海,哪里看得到什么漂亮的蔚蓝色?反正我只从电视上看到过。我见到的海,一般都是有点脏的颜色,有时候沙滩的颜色更脏,好在珍珠湾还可以,沙滩是黄色的,而且每天有人打扫,我早晨亲见清洁工人用小扫把一下一下扫去沙滩上的垃圾。

发现自己一个星期没怎么吃辣椒或辣酱(在北京一天也离不开),真是入乡随俗,到了这里,自自然然地就不想吃了。烟也由中南海改成了百家烟,几乎抽遍了烟摊儿上的所有牌子,最后定在了一种贵州产的黄果树,三块钱一盒。吃饭也是如此,不知为什么,什么便宜喜欢吃什么,往往是在去吃大餐的路上,吃几样儿小摊儿食品,就饱了。最爱吃的厦门饭:大同鸭肉粥与汤粉儿。命有点贱啊。

12日发现膝盖上忽然肿了一大片,吃了一小惊,引起一些对我自己很不利的胡思乱想。这件事儿的原因不详,记得是从小一个小包儿发展起来,也不知被毒蚊子咬了,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三天后扩展成中间一个小脓点,走路都疼,红色还向大腿蔓延。据我所知,发炎的症状就是“红肿热疼”四个字儿,别说,还真是,吃我的万灵消炎药“交沙霉素”,四日后好了。

发了点低烧,估计是因为打球时着凉了,这里的气温不高,但怪风不断,跑动中出的汗很快就全干了,我没太在意,发现发冷的时候已晚了,不过睡了一觉就好了。

13日不小心打开电视,看上了一个叫《亮剑》的电视剧,写了一个在王朔笔下似曾相识的军人团长,特点很像是北京人说的人精儿,指的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有股子苦中作乐的劲头儿,不同的是,还加了一点英雄主义。当然,还有不少姑娘追他,而他以一种大老粗劲儿显得很可爱,很值得一追。叫我吃惊的是,敌方竟然全讲日语,而且是那种夸张的形式化的军人日语,这老百姓看得懂吗?再一想,反正有字幕呢。这电视剧把一场战争写成了个人与个人的较量,这些人要不是因为战争凑到一起,应该是相互间有点尊敬的吧?电视剧这么写也算是有点新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