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两人一阵寒暄,不片刻到了娲皇宫,果然进了娲皇宫,便见宫内五蕴池上畔的那座法坛上,女娲端坐讲道。

正所谓,圣人论道,天有异象。便见女娲抬手间无数香花飘散,语动处,池中金莲朵朵绽开,水中锦鳞翻水雀跃,却是三寸香舌灿若莲花,嘤人细语宛若花香。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先生火者,后天之用;在先天,先生水而后生火。何以言之?盖水有混沌之意,其色黑,又云之浮黎者是,有生于无,盘古孕于混沌,故云天一生水,万事万物,皆不外此。”

坛上女娲将的滔滔不绝,坛下众娲皇宫弟子听到不亦乐乎。

这天一生水道法之说,来当时伏羲演绎先天八卦后,根据八卦五行相生相克推演而出,如今女娲解说给弟子,又让方来的元玄登坛讲道,颇有学法的意思。

女娲见元玄进来,立刻起身将元玄迎到坛上请元玄讲道,元玄也不客气,随即坐下,将混沌钟自腰间玉带上摘下,置在左掌心;又展手显出九华玄天杖,这才一摇混沌钟,只听的一声清音响过,元玄便开天音,论起大道来。

“既然你们老师讲天一生水,今日我也来讲讲,权当做个陪衬。”元玄客气一番,这才振声讲了起来。

“太一生水。水反辅成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成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

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请问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是以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老君有言,“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城不可欺也!天道圣人无不禀行此道。”

元玄这太一生水大道自然是他读的万卷书而得,如今潺潺将来,如同涓涓细流,蜿蜒山谷,叮咚山泉滴于石上。却正是声小而道弥大,声音过处清天之上云卷云舒;夕阳西下流星不时划过;池水上有彩虹架起,天台山上龙凤飞来盘旋不去。远近高低都是异象不断,气势却是被女娲大去了。

这时元玄讲完,异象仍是不散。便见元玄将手中九华扶桑树杖往混沌钟钟身一击,便听嗡的一声钟鸣,五蕴池畔彩虹砰然而碎,空中香花一阵飘散,山顶龙凤清啸、高鸣纷纷而去,坛下众弟子更是惊的一声齐呼,方从大梦之中醒来。

娲皇宫一干弟子醒悟过来,这才明白元玄已经讲道完毕,不由都高呼叫好,全然没了往日修道之人云淡风轻,一团静如止水的模样。

元玄不理坛下娲皇宫弟子喜极失态,只对着一旁正在沉思的女娲道,“道友,这法会可能散呢?”

女娲听的元玄这话,这才看着坛下弟子道,“今日玄天教主讲道,你们听到,实属天缘。这便回去仔细悟解,谋求进步。都散了吧。”

法坛之下弟子听的女娲这话,都有些恋恋不舍,似还要听元玄讲道,却都只好上来和元玄、女娲行礼后都告辞去了。

等一干众弟子全部散去了,女娲这才望着空空的广场对身旁的元玄道,“未料闭关三月,道友道法精进如斯。如今看来,道友万年轮回虽然艰难,却是也有大收获。此可见道友方才所讲,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可见正奇相辅,强弱互换为天道也。”

女娲说罢便请元玄往娲皇宫中走去,二人过了五蕴池,穿过白玉栏杆的青石板小桥,不多时便进了娲皇宫。

女娲与元玄分宾主坐定后,等两位仙女端上极品鲜果,献上香茗珍露后,女娲这才看着宾位上的元玄道,“道友今日出关,便前来拜会,却不知是为何事?”

元玄从神斧幻境中出来后,将轮回万世那场道法彻底悟通,如今先去昆仑,后来娲皇宫都是为了防止那些事情发生。听女娲问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