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李离自请伏剑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理官(掌管刑狱),素以断案公正闻名。

一次,李离的下属办案时贪赃枉法,将真凶放走,把无辜者抓起来,屈打成招。李离失察,判了此人死刑。待此人处死后,李离才醒悟过来,但已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他一方面严厉地处罚了下属,一方面缉拿真凶。

此案虽然以真正的凶手捉拿归案,冤死者平反昭雪而了结,但李离却为自己的错杀而痛苦不堪,终日食不甘味。此案结案后,他给自己戴上枷锁,进宫去见晋文公。

晋文公见李离戴着枷锁进殿,惊疑地问:“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个样子来见我?”

李离跪下说:“我有违大王的信任,身为理官,却错杀了好人。我请求大王依法将我处死,为枉死者偿命。”

李离将误判错杀的经过如实地禀告晋文公。晋文公听后,长嘘一气,说:“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原来是错判了一个案子。你不要这样自责,凡事办理的过程中总会有失当之处,这就像任用官吏,虽然公允地衡量过每个人的才能,但任命职位时仍难免有偏高偏低的情况出现;审理案件,处以刑罚,就更难免出现偏重偏轻的问题。何况这次错判主要是你属下的问题,并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丝毫不因晋文公为自己的罪过开脱而自喜,他反驳说:“在掌管刑狱的官员中我的职位最高,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地位让给属下;享受国家的俸禄我的最多,也从来没有将俸禄分给属下。现在我错判了案子,枉杀了好人,反而把罪责推诿给属下,这是没有道理的。”

晋文公越发钦佩李离,可表面上却怒形于色。他斥问李离:“你认为自己有罪,可你这个官是我任命的,那么我也有用人不当之罪了?如果你受处罚,那么我该怎么办?”

李离明白晋文公的用意,但他决心以死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他说:“国家的法令早已明文规定,执法的官吏给犯人施错了什么刑,自己就要受什么刑;错杀了好人,自己也应被处死。大王是认为我能够秉公执法,才任命我掌管刑狱,可现在我辜负了您的信任,听信诬告,枉杀了好人,依法应该被处死。既然您不忍心下令处死我,就请允许我自己执行吧。”李离说完,拔出剑自刎而死。

执法如山是令人钦佩的,李离因自己违法以自我处决来维护国法的权威和尊严,更令人敬服。在这律己护法的品质后面,我们还看到了李离有了过错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情操。

苏武牧羊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为求得汉与匈奴两国的长久和平,汉武帝回应匈奴单于求和的愿望,派中郎将苏武为正使,副中郎将张胜为副使,及随从常惠、士兵百余名出使匈奴。

临行,汉武帝亲手将代表汉朝使者身份的旌节授予了苏武。“旌节”是一根七八尺长的竹竿,顶部略弯,上面挂着一串毛绒球。苏武接过旌节,深感责任的重大。

到匈奴后,苏武的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就在即将完成出使的任务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汉与匈奴交战时,有一个叫卫律的汉使投降了匈奴。卫律的部下虞常早就对卫律投降匈奴之举不满,认为苏武的到来是杀卫律归汉的好机会,恰好副使张胜与他是老友,便将杀卫律的计划告诉了张胜。张胜赞赏虞常的行动,拿出许多钱物支持他。不料,计划泄露,单于逮捕了虞常,交给卫律审问。

张胜见事情败露,才将真情告诉苏武。

苏武哀叹着说:“我是必定要受牵连了。可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让我上匈奴的大堂去受审,等于侮辱了汉朝,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见家乡父老,不如死去。”说罢,拔出刀就要自杀,张胜、常惠赶紧将刀夺下。

虞常经受不住卫律的酷刑,供出了张胜。张胜是汉朝副使,自然连累到正使苏武。

单于命卫律去叫苏武受审。苏武见自己要被汉朝的叛臣押去受审,不愿受辱,拔出佩剑向自己身上砍去。卫律忙抱住苏武,夺下刀。可苏武已受重伤,昏死过去。

苏武醒来后,单于钦佩他的骨气,想叫他像卫律一样投向匈奴,便派人伺候他,劝他投降。

一日,卫律提审虞常、张胜,叫苏武陪审。卫律当庭先杀虞常,又逼迫张胜跪地投降。随后,卫律将剑指向苏武,厉声道:

“你若不投降,就杀掉你!”

苏武迎着剑锋冷笑道:“你有胆量杀汉使,就杀吧。”

卫律一惊,在苏武凛然的目光下只好收起宝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