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看王易这副样子,李世民有点忍俊不禁,嘴角抽了几抽想笑,但还是忍住了,依然用很严肃的口气道:“那回去,马上给朕写一个关于此战善后如何处置的完整奏本上来,一定要详细写,把所想到的都写上去,朕要细细研,不得有误!”

“是,陛下,那臣先告退!”李世民这样,王易理所当然想告退!

哪知道李世民却并没让他走,“别急,朕还有事要和!”

“是,陛下!”王易只得收回了准备迈出的步子,依然规规矩矩站在李世民边上,他闹不明白今日李世民在玩什么花样。

李世民并没马上话,而是走到案几边,坐了下来,并招呼王易也跟着在边上坐下。

李世民在王易跟着坐下后,这才问道:“与朕马周此人!与他颇为熟稔,相交挺深,朕想知道,是如何评价此人的?”

王易有点愕然,一下子没弄明白李世民如此问询的用意,只得含糊的推托:“陛下,臣与马周是在长安城外新丰县境内的一个酒店里结识的,与其相交也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对其认识并不是很深,不敢在陛下面前评论此人!”

“马周都将引为知己,在朕面前盛赞的才情,为何就不敢评论他?”

王易瞅了瞅李世民的表情,不像是找马周碴的,当下也横了心:“陛下既然要求臣评价一下马周,那臣也就对他的印象吧,若有错地方,还请陛下莫怪!”

李世民似乎挺不满意王易这么多废话,皱起了眉头:“朕只是让对他的印象,如何评价此人,无论怎么,朕责怪做什么?”

王易想了想,心地看着李世民:“陛下,臣觉得马周是个奇才,其才学非一般人可及,是个行事光明磊落,一心想以其才报国、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臣非常敬佩其才情和性情,虽然马周品性有点放荡不羁,但这正是其胸襟坦荡、不拘节的表露!”

“哦!想不到马周竟然能得如此夸奖!”

“陛下,此只是臣与马周相接触这些日子,他留给臣的印象,臣喜欢与他这般秉性耿直,行事果断,有傲气、有气节、不拘节的人交往,因此与他虽然结识的时间不长,但相互引为知己!”

“既然觉得此人可堪大用,那为何不向朕举荐此人呢?”

“陛下!”王易赶紧作一礼:“臣位卑言轻,再加上年纪,经历的事少,阅历浅,对一个人的认识与评判比较肤浅,不敢贸然在陛下面前举荐人,举荐那些江淮军的旧将,都怕陛下责罚!”

“若不是他替常何写那份奏折,朕还发现不了此人,那样不是一名可用之才就这么流失了吗?”。

“陛下,马周呆在长安,肯定有机会得陛下赏识的,臣相信这般人才,陛下一定会发现的!”

“好了,以后再遇到什么让称道的人,都不要忘了与朕举荐,如今我大唐百废待兴,朕需要更多的人才,只要是有才之人,不论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只要品行端正,朕都会给予重用!”李世民闪着精光的眼睛看着王易,嘴角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若身边还有什么江淮军的旧将,觉得他们可堪大用,都可以举荐给朕,以后有什么江淮军的旧部来长安投奔,只要觉得此人不错,都可以推荐给朕,朕会量才使用的!”

“是,陛下,臣尊旨!”不论李世民这是是真心,还是假意,王易都感于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不知不觉间,来长安已经快一年了,王易面见李世民后也过去了很多日子,这个原本只是记载在历史书中的人物,王易穿越前很是敬佩的君王,在他生活中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而且他已经与这位开创了贞观盛世的皇帝实实在在地接触了这么多日子,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深深让他折服。

历史记载的很多东西虽然是经过美化的,比如对面前这个君王的,但王易觉得,以他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后对李世民的评价,觉得在他的印象中,李世民的形象比历史记载的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王易也承认,或许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与李世民对他格外宠信有关,这个左右了大唐帝国命运的皇帝,对他格外的看重,并给予重用,这般相待,不可能不对他不产生好感的。但王易也不得不承认,这他来长安后这段时间,与李世民接触不少,抛开个人因素,站在另一个层面去看,以旁观者的角度理解,李世民所做之事,所行之道,还是非常让人称道的,皇帝的威严,普通人的真性情,融合在这个年纪不过三十出头的人身上,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后世时候活了这般年纪的王易,自觉无论哪方面也不能和李世民相比,即使只从一个普通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