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页)

,却因出身权贵,而授之以政。混沌糊涂,眼花耳聋、无所作为!注重门第而不以求贤为务,试想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得到良臣贤者?”

“哼,你此言怕是危言耸听,言过其实了吧。在座之人皆是出身豪门,难道我等都是庸才之类?不足为谋?”

罄冉转身望向那厉目冷言的老者,笑道:“这位当是左仆射马大人吧?马大人贤名易青久闻,亦敬仰有之。晚辈有礼。”

她説这对马铭深深躬身一辑,这才起身道:“易青方才只是説了举荐制度的弊端,并未否认举荐制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可用之才。举荐制亦有其益处。氏族豪门为国家建功至深,受到国家厚待这是无可厚非的。再者,氏族子弟自小便接受比之寒门更加优异的教育,才能兼具者甚多。如大殿诸卿,更是文武俊杰之辈。可是诸位也不该否认科举取士比举荐有先进之处,更能让有志之士得到入仕的机会,更能让国家得到一批贤能之臣。崔大人是青国的老臣,祖上代代都是功勋,崔氏更是青国赫赫有名的望族,子弟个个为官。崔大人如此反对科举取士,难道就没有私心吗?!”

罄冉説吧,目光灼灼盯着那崔明礼,崔明礼顿时面色一变,气的浑身发抖,怒道:“老夫敬你为旌国使臣,却不想你如此狂妄。举荐制传之近千年,豪门大族更是国家脊柱,是国之根本。老夫这些年为朝廷举荐多少可造之才,老夫之心皓洁如月,岂是你能随意抹黑的!”

“陛下,他这分明便是挑唆我青国君臣间隙,居心不良啊。崔大人之贤天下皆知,陛下岂能容一外臣,随意指责污蔑?!”

朝上众臣子见崔明礼被气的浑身颤抖,自是满腔愤怒,纷纷向凤瑛拜言,个个义愤填膺。

罄冉却是失声而笑,晴朗的笑声顿时压住了所有的吵乱。她见众人怒目看来,笑意减缓,道:“我不过説了一句,诸位却愤怒至此,真是奇之怪哉,不知道的该以为诸大人们是恼羞成怒,被戳中了心事呢。”

她説罢不再看那些面色铁青的大臣,转而迎上凤瑛黑沉的双眸。

凤瑛唇际依旧有笑,目光沉沉盯着殿中丰神飘洒,侃侃而论的罄冉,心中已是翻起了巨浪。

对于旌国的清华君他早已是关注久已,这一年多来,他的书房有一架书案便是关于此人在旌国朝堂的言行记录。他早知此人是当今奇才,呈于旌国的不少谋略,治国之道,皆让人惊赞不已。尤其便是那道请奏科举的奏疏,更可谓是惊世之举。

岁旌国春闱之举仍未施行,只是颁下诏书,未知其效。但是凭借他的谋识,早知此举之妙,有意效仿旌国。方才听了罄冉一番言辞,他更是确定了心中所想。

至于满朝文武,他们心中怎么想,凤瑛是心知肚明。正如旌帝在颁诏前会遇到满朝阻扰一般,这些朝臣们的私心,他岂能不知?!

所以当罄冉目光看过去时,凤瑛缓缓一笑,望向马大人,道:“爱卿之贤朕岂会不知?!爱卿有无私心,朕説了算,自然不是他人能够离间的。再者,易大人方才也绝不是离间我朝臣,朕看她只是在据理力争而已嘛,只是言辞失之尖锐。易大人是我青国的贵客,朕看爱卿就莫做计较了,如何?”

皇帝都这般説了,那马大人自是不敢再言,冲凤瑛诚惶诚恐的一拜,道:“老臣谢陛下信任。”

狄飒也一直面有沉思,紧紧盯着罄冉。听到凤瑛的话,他身子微动,目光沉浮几下,望了望凤瑛,才缓缓垂眸拿起了案上酒盏。

“易大人一翻阔论,真是让老夫眼界大开。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若是兴科举真比举荐制好,为何会遭到旌国满朝非议,会引得百官不惜罢朝弃官而扰?!何况自朝廷颁发科举政令之后,非但不见各地官员百姓拥戴,反而出了多起学子们罢学的事件,为何?!”

微显苍老而稳重的声音响起,罄冉回头,却见崔明礼起身説着,苍老的面上满是温和的笑意,倒似在和晚辈慈爱闲谈。

罄冉不免心中一笑,老狐狸耐不住了。看来方才凤瑛的态度已经让这老狐狸察觉出了端倪,再也按耐不住了。

她忙快行几步,躬身深深地施了个礼,道:“崔老前辈所著《观书》乃是世之学子必要拜读的经典。夫子给易青上第一堂课,教的便是前辈之礼学之篇。易青虽无幸拜在前辈门下,但是前辈却也是易青的夫子。易青当不得前辈如此礼遇,前辈快快请坐。”

她见崔明礼扶须落座,这才笑道:“古往今来,凡治国宏论,无不是除旧革新,废一举而兴一举岂是一日之功,岂能立竿见影?如体之沉疴,当先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