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唱他们的生活琐事,他认同他们。

是的,孩子们从丹鸣那里得到了认同和精神上慰藉。

可是,那一天,丹鸣死了。

多愚昧的孩子们,希望用自己命,换取丹鸣的复活。

死人怎么会复活呢?…

2'

我很庆幸丹鸣死了,否则此刻,他将会承受多么巨大的舆论压力?十七条人命,没人能担当得起。

很多人都说,那场火灾,是丹鸣故意的。

自焚——这是真的,我理解丹鸣。我理解丹鸣为什么要选择自焚而死。

那只是因为,他实现了梦想。

实现了梦想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梦想。在努力拼命追求梦想的那段日子里,他是快乐的,是充实的,甚至是幸福的。可是,当他走向了舞台的顶峰,举目四顾时,却茫然了,失落了,感到不幸了。因为他再也没有梦想了。

第二部分 第33节:NO。4 粉丝(2)

我反反复复观看着那盘录影,越看越觉得别扭,可是又想不出是哪里别扭,只是隐隐觉得,这里面似乎有什么阴谋。

媒体的侦探能力真是越来越强悍了,狗仔队的嗅觉比夏司猎犬还要敏锐。

在集体自杀事件的第十天,就有媒体率先亮出了新的王牌:丹鸣没有死。

文章深度分析了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很显然,就是丹鸣。关于一年前丹鸣的死,本来就有些许疑点,比如尸体已经面目全非,难以辨认,等等。

媒体推测,丹鸣当时可能只是以这种方式彻底隐退。丹鸣退出娱乐圈后,虽然每过一段时间歌迷都举行纪念活动,而歌坛也没有新的黑马可以和丹鸣相媲美,但是毕竟,他已经不是最受关注的人了。

明星都是不甘寂寞的,包括丹鸣。一年后,丹鸣想重出江湖,火爆登场,于是导演了这起集体自杀事件。因为那十七个孩子中,有人曾在自杀前几天提到,以自杀的方式为丹鸣祈福,丹鸣就会复活。很显然,这就是有预谋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幕后指使者,肯定就是丹鸣。

这家媒体在报道的最后预测:丹鸣不日肯定会出现。

此则报道一出,立刻得到了关注,其它媒体纷纷效仿,褒贬不一,并且越来越离谱,集体自杀事件,很快由悲剧演变成了闹剧,那些半红不紫的二流明星或过气明星,也分别以不同的角色粉墨登场。

这简直是娱乐圈千年难得一见的空前盛事。

然而,最为劲爆的新闻,还在后面。

不知是谁指使的,竟有盗墓贼挖了丹鸣的墓,那个墓,是空的。

这个新闻一报出,〃丹鸣未死〃的推断几乎就被媒体炒成了事实。一方面,是粉丝们对盗墓贼和无良媒体的愤怒和控诉,另一方面,粉丝又开始集结聚会,呼吁丹鸣尽快现身,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追捧他,爱他。很显然,这些粉丝心里,那十七个付出的生命是值得的。就算不值,也不能白死,起码丹鸣得真的复活才行…

3'

我揉揉眼睛,继续看着那盘录影,我无法忍受丹鸣在死后还遭受非议。终于,我发现了疑点。

虽然整盘影像看起来确实没有任何镜头的切换以及摄像位置的移动,整体看起来,很像是自动录影的。但是,其中有两个歌迷流泪的镜头,是特写。自动摄录的话,机器是没有办法选择什么时候给谁特写,什么时候不给谁特写的,这是第一个疑点。

另外,十七个孩子集体自杀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表情里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眼睛都望着镜头。但是为什么?

多数人在临死的瞬间,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怎么做到的?他们真的在看镜头吗?还是在看镜头后面的人?

我坚信,在自杀现场,还有第十八个人。另外,那些自杀者,不可能一直都靠网络联系,他们一定提前通过电话,这些通话记录里,肯定有那第十八个人的电话。

有钱,没有做不到的事,我想办法买来了那十七孩子在自杀前一个月内的通话记录,陷入在那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里。

第二部分 第34节:NO。4 粉丝(3)

就在这个时候,丹鸣复出了。

我紧紧皱着眉头,那真的是丹鸣吗?

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身高、体型,甚至歌喉、性格和眼神,都和一年前的丹鸣一模一样,甚至就连丹鸣曾经的贴身助理韶姐都没有起疑。

丹鸣在电视上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