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ǎ�缓蒙绷硕�恕!�

当时汉朝和匈奴连年征战,这一年匈奴提议和亲,博士狄山上奏说和亲有利。汉武帝就问他为什么有利。狄山回答:“刀兵乃凶器,不能轻举妄动。汉高祖刘邦伐匈奴,结果被困在了平城,答应和亲后才被放回来。孝惠和高后时期,没有和匈奴打仗,结果天下太平。到了孝文帝时期,想征伐匈奴,结果天下不得安宁。孝景帝遇到了七国之乱,打来打去,民不聊生,平定七国之乱后,孝景帝终生不再提打仗之事,因此天下富足。现在皇上您如果攻打匈奴,一定会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贫困,所以还是和亲的好。”张汤一听,当场就反驳说:“这是腐儒之见。”狄山面子下不来了,干脆和张汤听上了:“你说我是愚忠,我看你是诈忠。你处理淮南王和江都王案子的时候,深文周纳,诬陷诸侯,离间皇上和诸侯骨肉之亲,诸侯的大臣们也寝食不安,这不是诈忠是什么!”这句话一下戳到了汉武帝的痛处,他马上变了脸色,问狄山:“你丫牛逼哄哄的,我让你去管一个郡,你能挡住匈奴吗?”狄山回答:“不能。”汉武帝又问:“那一个县呢?”狄山仍然回答说不能。汉武帝又问:“那一座要塞呢?”狄山心想,如果再说不能,皇上肯定会把我治罪,于是只好说能。这一下不打紧,汉武帝真的派狄山去守要塞了,一个多月以后,手无缚鸡之力的狄山就被匈奴砍去了脑袋。于是群臣大惊,再也不敢和张汤公开辩论了。

张汤做了七年御史大夫,后来失势了。这时,被他整治过的人开始对他实施报复。

河东人李文曾经同张汤有矛盾,做了御史中丞后,开始整张汤的黑材料。张汤有个手下叫鲁谒居,为了讨好张汤,就向汉武帝造谣告发李文。这件事正好落到张汤手中,张汤就把李文给杀了。汉武帝问他:“那个匿名告发李文的人是谁啊?”张汤故作惊讶:“啊?可能是李文的老朋友干的吧。”事后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去探望,居然替鲁谒居按摩双脚,以报答鲁谒居。这件隐私被赵王侦知,上书说:“张汤是朝中大臣,鲁谒居是他的手下,张汤竟然替他按摩双脚,他肯定指使鲁谒居干了什么大坏事。”

这件事交给了廷尉处理。鲁谒居一病呜呼,他弟弟也被牵连了进来,下狱。恰好张汤去审理别的囚犯,看到鲁谒居的弟弟,就想私下里开脱他,当面却装作不认识。没想到鲁谒居的弟弟会错了意,还以为张汤故意不理他呢,一怒之下就告发张汤和鲁谒居是共谋。正好丞相庄青翟和他手下的三个长史都忌恨张汤,于是联手陷害张汤。汉武帝终于认清了张汤的真面目,派了八批使者,像张汤小时候审讯老鼠一样审讯张汤。张汤不服,汉武帝于是派张汤的好朋友、铁面无私的赵禹审讯。赵禹责备张汤以前办案子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现在你的案子有根有据,皇上很难处理,就想让你自己自杀算了,你还想多方对质干吗呀?

张汤一听原来是汉武帝的意思,没办法,只好自杀了。

张汤死后,抄家时发现,他的家产只有五百金,而且全是皇上赏赐给他的,没有别的任何产业。亲戚们想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张汤是被诬告而死,干吗要厚葬?”于是葬得非常寒酸。汉武帝听说后,感慨说:“没有这样的母亲,哪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呢。”于是下令穷究此案,杀了那三位长史,丞相庄青翟也像张汤一样自杀了。张汤即使死了也报了仇。

【个性点评】

张汤是一个典型的清官,可是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厌之人厌之的酷吏。看来,一个人缘很好,能为手下人谋福利的贪官更受官场的欢迎。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之一吧。

赵襄子:玩的就是冷幽默

“英雄真本色,名士自风流”,但很多时候,“英雄”和“名士”却分列两个阵营。青史之上,英雄和名士“伙矣”,但既是“英雄”又是“名士”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兼而得之者,赵襄子是其一。

春秋晚期,晋国政事为智、赵、韩、魏等六家大臣把持,此即“六卿专晋政”。赵襄子出身于其中的赵氏家族,其曾祖父乃是声名显赫的赵氏孤儿。然而,赵襄子的生母地位却异常卑贱,是一个来自少数民族的婢女。因此,即使在被父亲赵简子确立为“太子”之后,赵襄子依然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在伐郑途中,赵襄子就领教了有生以来最大的蔑视:贵为赵氏家族的太子,却有人强迫他喝酒,他稍有不从,就被那个人狠狠地打了一顿。真是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这样欺负人的,无论对谁,这都算是奇耻大辱。

这侮辱来自智伯,智伯当时为晋国政坛六卿中实力最强者,亦是此次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