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问题的人来当皇帝,于是一个‘一忘皆空’,除了少许煤矿的事情外,这六个月的其他的事情都被芷若抹去了。

整整六个月,失踪半年的燕王世子再一次悄无声息的,如同离开时那般出现在了北平燕王府。至此,仁宗减肥计划正式结束了。果然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下的去狠手。

说实话,用别人的痛苦来缓解自己的痛苦,确实是一件非常有理可依的事情。你看折腾了朱高炽一番,她连周老爹离开的最后一丝伤痛也都放下了呢。

此后几年,芷若一直呆在武当山下相夫教子。直到洪武三十年时,芷若才让宋青书陪着自己去了一次南京。

而此次去南京,为的也是让朱元璋自己莫要传位给朱允文。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就去了。因为是急病,等芷若得到消息时,人都已经睡进了棺材板里了。

而作为皇太孙的朱允文便更加得到朱元璋的看重。其实这些年,朱元璋确实有按着芷若当初的想法教育子孙。但朱允文这家伙就是个二货。

瞧不起武夫,重视酸儒,整个就是一理想主义者。让这样的人当皇帝,芷若非常担心她儿女将来要饱受战火洗礼。毕竟再有一年朱元璋这颗帝星就要陨落了。虽然芷若想要延长朱元璋的寿命,但芷若确没有那能力。

既然寿命什么的不可更改,那么芷若就想着没有办法改变朱允文的四年皇帝命?

“大哥,小妹今天来的冒昧。还望大哥莫要怪罪。”一层层的觐见,芷若实在嫌烦。于是便带着宋青书做了一回夜来客。

“你多年不下山了,难得见一次。做兄长的怎么会计较这些小事。”朱元璋此时只能庆幸他今晚是在自己寝宫,也没有招那些女人侍寝。不然脸上可就不好看了。

这么多年,别看他当了皇帝。但对芷若,他心里总有不自觉的打蹙。他也曾想过做些什么,可是只要一想到要对上芷若,朱无璋就会有一种那将会发生很可怕事情的感觉。所以,对于芷若,朱元璋是打心里不愿意交恶的。

“我心眼少,也不跟大哥兜圈子了。”芷若以这句话做了开场白。

宋青书“。。。。。。”,他家芷若还是这么谦虚。

“。。。。。。”朱元璋也无语了,这种话她怎么好意思说的出来,而且还说的这么理直气壮的。

“呵呵,”芷若发现面前的两个男人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她又没有说什么。她本来心眼就不多嘛。

“咱们言归正传吧。小妹此来,是想问一问,大哥确定是要把皇位交给皇太孙手里了吗?”

宋青书皱眉,芷若来这里难道是为了这件事情?难道芷若是想插手这皇位更迭?宋青书看了一眼芷若,便将视线对上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着芷若的眼神充满了打量。“太子去后,阿文理应继承父业。”这位义妹是什么意思?难道她并不满意阿文,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她来此,是不是自己的哪个儿子说动的她。不过,谁又有那个本事说动她呢。

“理所当然吗?我看不见得呀。您不是还有别的儿子吗?为什么要让孙子继承皇位呢。”

“你认为阿文不适合”

“皇太孙确实是不合适。不说跟您打天下的那些开国元老,就是他的那些叔叔们也不会同意的。”

“阿文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便每月让人送他去军队历练。也曾指挥过一些小战役。这并不是问题。”当初听了芷若的建议,皇子皇孙们到了十岁左右都会送到军队去历练。

“但皇太孙还是更喜文了一些。他在军中好像也并没有怎么服众吧。”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说是他指挥战役,那都是往他脸上贴金呢。

这一点,就算立挺孙子的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反驳。

“都说乱世用重典,所以您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了。所以皇太孙这种性格更好一些是吗?”

除了小儿子大孙子这一点,朱元璋也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我记得您南争北战的时候,皇太子就没有跟着你打过仗吧。一个从小没有打过仗的太子,虽然生活在战争的年代,但心性必然更加温和。而故去的太子,便是如此。”

“确是如此。但那时天下也已经无须再争战。”

“那么太子都这样了,皇太孙又当如何。从小生长在文人盛行的,和平的时代。他可知道军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军人是一个国家后盾?那么他教育下的子孙后代,是不是连他也不如了。长此以往,文强武弱,以前朝何异?”

芷若这话实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