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娣��1988年3月28日,杨怀定辞职了,告别了铁饭碗尽管有点不舍,但没有回头路,杨怀定说当时年轻有点鲁莽和狂傲,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几天后报纸上有一条新闻: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这彻底改变了杨怀定的人生。

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站在交易所门口的杨怀定,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今天带来了两万元,如果两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利息。而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远远超出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果断地把带去的两万元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两万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万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尝到了甜头。

之后,杨怀定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

一年就赚100万,在80年代里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杨怀定发了,杨怀定这三个字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杨百万却名动天下。

手捧这么多钱,而且又是现金,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中生活,杨怀定是又怕又喜。喜的是终于有钱了,杨怀定拿1万元钱放秤上一称1斤2两重,后来他又花1000元到银行买了台点钞机,这是第一个上海市民拥有的点钞机。一捆捆的钱往上一放,“哗……哗……”点钞机的声音成了杨怀定耳边最美妙的乐章。

钱多了有时也是烫手山芋。杨怀定怕的是这些钱赚得是否合法,于是想了很多办法去求证。他首先请了两名公安当保镖,为的是去外地收国库券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万一自己被抓时好有个“垫背”。杨怀定笑着说:“在写辩护词时我可以说‘警察都不知道违法,我又如何知道’。”之后,他又去人民银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一听是杨怀定,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我们早就注意你呢,这么多的国库券从哪来的?”

“我买来的,央行行长李贵鲜在报上说了,公民可以随时买卖国库券。”杨怀定一晃手中报纸。

这个神话是可以复制的,赵华现在就是要积累原始财富,正苦于没有门路迅速致富。杨华突然狂笑起来,赵娟感到莫名其妙,问道:“华子你怎么了。”

“我们要发财了,过完年你就去上海。”赵华说道。

“去上海干嘛?”

赵华兴奋的说道:“让你见识一下股票的魅力。”

“股票。”赵娟显然也对这个名词很感兴趣。

“姐,以后你不仅要知道股票,还要知道基金等等诸多的东西。”

赵娟被弟弟说的有点向往,开始遗忘那苦不堪言的砖瓦厂工作。

第一卷 县委第一秘 第十四章 潜规则

成华饭店在魏县只能算作一般话的饭店,不显山不露水,但坏境还是很不错的,想来是谭系人马聚会的指点地方。官场上的这类聚会虽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还是尽量避开耳目。

成华饭店二楼的小包间里,邵玉生给赵华一一介绍,虽说赵华的功课做了不少,但也只能是把县里的主领导和县局的一把手大致对上号。对于其他副职干部他确实不怎么清楚。

饭局一共来了六个人,邵玉生坐在主位,想必他的职位应该最高,官场上的排位是十分讲究的,尤其是主位的位置。其他的分别是工商局副局长季鹏,公安局副局长宋若国,纪委案件管理室副主任唐继伟,还有一个就是财政局预算科科长陈力翔。

在坐位置的时候,季鹏他们要把赵华安排在邵玉生的下首,赵华推辞道:“我一个新人,再说今天大家是为我接风的,自然我忝陪末座。”

邵玉生作为唯一的正科级干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