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对于赵华的为人,建筑公司的老板们,以及所有的工人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现在却有调查组下来调查赵县长,真的是不可思议。大家自然也是极力的为赵华说好话,纪委的二位同志也被吓到了,他们还从来都没有看见过哪个领导人会让大家异口同声的为他辩解的。

这是不可能事先安排好的,基层工人是很那难被完全控制的。要是十几个人还可以,现在可是以千为为单位,而且大家都不是榆林县的人,赵华对这些人的威慑力可没有那么的大。

————————————————————————————————————

其实市里的调查结果欧德权并不在意,因为他要是不是赵华怎么样,而是要把赵华的名声搞臭,这样徺样他在榆林县的就没有什么威望了,老百姓也不可能去挺他的话。有些事情,也是调查组说不清的,说不定市里还会对赵华有什么结论呢。

欧德权在暗自的高兴,顾城敲了一下门,显得很兴奋的样子。顾城进了欧德权的办公室,已经是忘记了官场上的基本礼仪,对欧德权说道:“偶书记,你看看这篇文章。”

欧德权本来还对顾城冒冒失失的冲进来,非常失礼的表感到愤怒,他想批评顾城几句的。不管发生什么什么事情,顾城这样的表现也犯了大忌的,辛亏是自己的秘书,要是其他人的话估计早就被开除了……

欧德权刚想开口,就已经被报纸上的大大的标题所吸引了,《榆林县县委举报常务副县长搞破鞋》。标题的意思简单明了,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事情。而且这篇文章还被放在了页面正面显目的位置,标题还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字。

顾城显得很兴奋,说道:“欧书记,这份报纸可是在省内都是有名的,虽然不是官方的报纸,但是在老百姓当中的销量很好。这次赵华真的要出名了,呵呵,看他还怎么在官场上混下去。”

政府发行的党报之内的,都是一些政策性很强的新闻,老百姓是不能喜欢看那些政治文章了。所以各省的晚报现在都是关注一些家长里短,或者是娱乐八卦,这些老百姓愿意看,当然这些报纸也会涉及到到政治事件,但都是以报道的形势。而不是像党报那样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然这些报纸欧德权和顾城这样的人物是不会看的,他们读的自然是党报,从党报当中能够看到许多上面的政策性的东西。尤其是欧德权,作为县委书记,一个县的掌舵之人,对于大的政策走向当然要研究。否则县里的发展方向和大潮流不一致的话,那将是灭顶之灾。

每天上班,中央党报,省党报,市党报的内容大致都会浏览一下,然后划出关于政策方面的东西来,,做重点的研究。

顾城大致也是如此,但是没有欧德权那么的细。毕竟作为县委书记的秘书,手上的事情还不少。他只能大致的了解一下内容,防止欧德权问起来,自己一无所知。

顾城连党报都没有多少时间来认真仔细的阅读,晚报就更加的不可能去做什么研究啦。但是今天早上早上上班路过报亭的时候,无意留意了一下报亭的报纸,就被这大大的红字给吸引了。他站在报亭外,,就认真的开始读了起来。果然是说赵华的事情,顾城显得很幸福,又读了一遍,差点误了上班的时间。

顾城等欧德权上班,就兴奋的迫不及待的把报纸拿给欧德权看。甚至连基本的体统都忘记了,这也不能怪顾城,确实欧德权最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赵华的身上。当然顾城对赵华也是相当的不满意,那么年轻,仗着自己和市委书记的关系,就不把欧德权放在眼里。

顾城是欧德权的亲信,他的利益是和欧德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欧德权得势,他也就跟着得势,相反也是如此。所以赵华对欧德权不敬的态度,也是顾城相当不满的。

欧德权完全忘记了顾城刚才的失礼,专心的读起了文章。读着读着就发现整篇文章有些不对劲。欧德权作为县委书记,在政治方面的敏感度要比顾城要强许多。

欧德权发现了这篇文章虽然对赵华和保姆有不正当的关系进行了报道。但是通篇文章都是用的是疑是,而且遣词造句方面明明就是想表达赵华是被莫须有的。虽然文章上没有什么表示,但是会给读者很深深的印象。而说的榆林县县委的时候,虽然表面上很客观,而且还用了县委大义灭亲这样的词汇。但是但是欧德权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批评榆林县县委小题大做,把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当作大事了抓。

欧德权又仔细的看了一下文章,确实是这样的,虽然字里行间没有这样明显的词汇,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