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 (第1/4页)

飞黄腾达的。在赵华的印象当中,慕容春雷最后是国务委员,他并没有在省委书记的位置上过度,而是直接进入到国务院担任副总理。

因为由于年纪问题,最后没有能够更进一步。不过对于慕容春雷来说,已经是相当好的结果。省级干部进入到中央是一个很大的坎,慕容春雷也没有过硬的背景。

慕容春雷看了看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不要说一个县委副县长,就是市委书记市长这样的厅级干部,在自己的面前也是显得很卑微。但是赵华却显得不卑不亢,慕容春雷也知道了女儿对待赵华那别样的情愫。在面对赵华的时候,慕容春雷的情感还是十分复杂的。

赵华十分恭敬的说道:“慕容省长,您好。”

“小赵,快请坐。”慕容春雷只是坐在位置上,既没有站出来和赵华握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轻微的笑着说道。

不过省长面对下面一个副县长能微笑着说话已经不错了。县长县委书记都没有机会求的省长大人的一面,更加不要指望省长能同自己微笑着说道。

赵华在会客沙发上坐了下来,只是半只屁股靠在沙发上。尽管赵华的坐姿显得很卑微,但是在慕容春雷的眼里,一个县级干部在自己的面前不要说坐了,恐怕连说话都说的直哆嗦。赵华这个年轻人,却有如此的大气,却没有显得十分的傲慢。显然赵华这种沉稳的态度不是因为他是冯家的女婿,而是天生的一种政治气质。这个对于赵华这样年轻的干部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难怪自己的女儿会对他另眼相待,按照赵华的年纪来看,却是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赵华并没有掏出香烟来,掏香烟是一门学问,慕容春雷和赵华的地位悬殊相差太多,要是在慕容春雷的家里,赵华把慕容春雷当作自己的长辈看待。但是在办公室里,他们就是副县长和省长,要是赵华把烟递上去的话,就是把慕容春雷的身份给降下来了。

赵华说道:“慕容省长,这次我去首都主要是为了榆林县今后的经济建设跑资金,榆林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完成以后,并不意味着榆林县的经济发展工作就停下了脚步,榆林县百废待兴。灾后重建只是解决了百姓住的问题,今后还要面临着吃的问题。短期内必须要恢复百姓的生产能力,这显得尤为重要。”

慕容春雷点点头,他说道:“确实百姓的生计问题是当下榆林县最大的问题,榆林县县委县政府能够对民生问题如此关切,这一点还是要受到省政府的肯定的。”

慕容春雷说的不过是套话,其实慕容春雷等待这赵华下面的内容。说到明白些,就是赵华这次去首都能拉多少钱回来。赵华是冯老的孙女婿,到首都一行,绝对不可能空手而归。不过中央财政的状况,作为省长的慕容春雷是十分清楚的,中央要比地方上穷了许多。其实省委市政府在财政方面,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毕竟大部分的税收都是归地方上管理,地方比中央有钱也算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既然赵华出马了,慕容春雷心想他套出个几十万还是没有问题的。冯老的面子,有的部门还是要给的。凑个几十万的资金还是不在话下的,赵华此行的目的慕容春雷也大概的能猜到。

虽然资金是赵华拉来的,但是中央部委却不可能把资金直接打到榆林县的帐户上,而是层层摊派,先到省里,然后到市里,最后才能到榆林县。这一层层下来。要是每一层都截留一点,那最后到榆林县的帐户上也所剩无几了。

榆林县就是有意见也没有办法,上级政府你能有什么办法,以后还有很多事情是要求着人家部门的。地方政府也只能吃哑巴亏。

虽然省政府没有要截留地方资金的想法,但是扶贫资金是通过中央部委向下面省厅账目,就算省政府不打注意,省厅也会眼红的。赵华是想让自己去招呼,省长的话,下面的人是不敢不听的,除了要钱不要命的。

赵华说道:“我这次一共凑的一百八十万,对于榆林县的老百姓来说每一分钱都可能使他们从贫穷的走出来。”

慕容春雷点点头,当前榆林县已经成为全国的焦点。榆林县能否从水灾中走出来,也关系到省政府的声誉,榆林县的资金,他也不同意省里有截留。

慕容春雷说道:“你尽管放心,省政府方面我负责打招呼。但是榆林县的经济我就交给你赵华负责,要是不能把榆林县的经济搞上去的话,我拿你赵华试问,如果把榆林县经济发展上去,我代表省政府给你记功一次。”

“我冤枉不冤枉啊,我不过是副县长,又不是县长。”赵华大叫冤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