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募拮保�峙乱彩羌壑挡环频恼淦贰�

“秦老真乃神人也,知道我惦记着呢!”唐易嘻嘻笑着将锦囊揣进口袋,“贺叔,进来喝杯茶吧!”

“不了。”贺志祥扭头就走,走了两步,却又回过头来,“对了,短时间内,不要再去瓷都了。”

“这也是秦老说的?”唐易上前了两步。

“这是我说的。河野平已经回来了,黄立三和陶碧云恐怕已经拉开了阵势。”贺志祥说完,又扭头走了,这次没有再停住。

“贺叔慢走!”唐易看着贺志祥上了车,心道:“瓷都我肯定要回去的,不过当然不是现在······”

回到店里,唐易并没有把这套大五帝钱给毛逐看。严格来说,这东西是从河野平手里偷来的,秦老能让自己把玩两天,已经让他喜出望外,哪里还能再去添乱?哪怕是只有一丝添乱的可能。

毛逐刚从瓷都回来,还有些疲惫;唐易心里挂着“五帝罗盘”地事儿。所以,两人在店里待了没多久,不到傍晚就早早关了店门,各自回去了。

唐易慢慢溜达着走回了家。进门口,老妈易素梅已经在做饭了,老爸唐中峰正坐在沙发上,拿着一本《易经》在看。

唐易拿出了带回来的诸葛笔,递给了老爸,“爸,看看,收了支诸葛笔!”

唐中峰放下《易经》,仔细看了起来,眉头很快舒展开来,“嗯,年份肯定没问题,不过就是材质太普通,笔毫也秃了。这东西不好出手,留下算了!明天我用这笔试试手,看看用这笔写字,是不是能添添彩!”

唐中峰直接没问唐易是多少钱收的,可能他对唐易捡漏已经习以为常,再加上这种品相的古代毛笔,价儿本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唐中峰拿着笔看,唐易却瞄了一眼唐中峰放下的《易经》,心头一动,“爸,整天看你看《易经》,你懂不懂算卦?”

“这话问得真没水准,《易经》难道只是用来算卦的吗?其间义理博大精深,我都看了几十年了,还没参透呢!”唐中峰应道。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易经》和算卦肯定是有关系的。比如铜钱算卦,您懂么?”唐易解释道。

唐中峰看了一眼唐易,“你怎么突然对算卦感兴趣了?掷钱算卦是六爻卦,古称纳甲筮法,一般是用三个铜钱,因为乾隆通宝暗含乾坤,所以清乾隆之后的很多人,常常采用乾隆通宝来算。我只是知道基本步骤,这六爻卦看似简单,但是想彻底钻研透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随后,唐中峰简单介绍了一下。六爻卦是用三枚铜钱,设定钱名字面为正,另一面为背,随手掷六次,记下每次的结果。至于卦面,一背两正记做单,为少阳;一字两背,记做拆,为少阴;三背,记做交,为老阴,做变爻;三正记做重,为老阳,也是变爻。

六次之后,再经过装卦等步骤,然后根据干支时辰和爻之间的五行作用,进行解卦。“我也只知道三枚铜钱的六爻卦,其他的铜钱算卦方法,还真没听说。”唐中峰又补充道。

唐易大致弄清楚之后,心想,三个同样的铜钱可以进行六爻卦,这五个不一样的大五帝钱,怎么算?“五帝罗盘,一卦有声”,肯定是要配合罗盘的,看来是只掷一次,可是解卦怎么解决呢?

“开饭啦!”爷俩正在讨论算卦的事儿,餐厅传来了易素梅的招呼声。

“走,先吃饭。你现在做古玩生意,有的是机会接触这些,慢慢来,想学习是好事儿。”唐中峰从沙发上起身,向餐桌走去。

“不管了,先直接往罗盘上掷一卦再说!不行多试几次!”吃饭的时候,唐易心中暗道。

第275章 一卦不成

吃完了饭,唐易去帮易素梅洗刷了碗筷。

随后,易素梅去跳广场舞去了,唐中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新闻,唐易则回到了自己房间,关上了房门。

他取出罗盘,平整稳妥地放到了书桌上,然后双手扣住大五帝钱,来回晃动了几下,便撒到了罗盘上!

在撒之前,唐易心里想的,自然是崇祯秘藏的事儿。

结果,五枚铜钱落到罗盘上之后,居然全部弹了出去,叮当的声音异常清脆!

这时候,罗盘中间的指针迅速旋转起来。

唐易不自觉地打了个一个哆嗦。

这是怎么回事儿?不是一卦么?结果这一卦是这样?

难道是刚才距离太远,手太重了?不对啊,没使多大劲儿啊!

唐易轻轻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